第一次有了漢民族,中華民族的概念。奠定了中國的政治的版圖。完善了郡縣制。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第一次有了漢民族,中華民族的概念。奠定了中國的政治的版圖。完善了郡縣制。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秦皇為一統天下,征戰數載,終於如願,後發現,因百家爭鳴,民心難服,遂焚書坑儒,亂世用重典,單剩法家。一統之思想,只為方便一人之統治也。現在採用此思想可令國人歸心,但此思想,終究弊大於利。
中國的大一統思想由來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應握有一統天下的權威,所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潛藏著大一統的身影。老子主張以“一”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一統從此有了本體論。
1、政治:頒佈“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加強監察制度等,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
2、軍事:集中兵權,改革兵制,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西漢聯絡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經濟;
3、經濟:採取重農輕商政策,整頓財政,頒佈“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統一鑄造五銖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
4、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在長安設太學。使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