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遷碑》;
2、《乙瑛碑》;
3、《曹全碑》;
4、《禮器碑》;
5、《封龍山頌》;
6、《衡方碑》;
8、《鮮于璜碑》;
9、《漢魯相乙瑛奏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10、《史晨前後碑》;
11、《張景造土牛碑》。
1、《張遷碑》;
2、《乙瑛碑》;
3、《曹全碑》;
4、《禮器碑》;
5、《封龍山頌》;
6、《衡方碑》;
8、《鮮于璜碑》;
9、《漢魯相乙瑛奏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10、《史晨前後碑》;
11、《張景造土牛碑》。
常被漢服興者們穿著的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流行於秦漢時期,到隋唐基本絕跡,到明朝已屬於“古裝”。
直裾:流行於秦漢時期,後來衍生出多種款式,如直裰、直身等。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學習於此款。
襦裙:作為女子服裝,她幾乎在各個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褙子:宋明時期的流行時裝,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縫處基本鑲花邊,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玄端:中國式燕尾服,傳統大禮服。
高腰襦裙:隋唐女子流行時裝,同期流行的貴族釵鈿大禮衣,就是現在日本和服十二單的鼻祖。同時,高腰襦裙的款式,對韓國朝鮮服飾也有深遠的影響。
圓領袍衫:自唐起,基本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資格穿著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圓領的。並且明朝時期,韓國李氏王朝的朝服幾乎就是照搬明朝。
朱子深衣:將傳統的上衣下裳分開剪裁,但縫合成一個整體名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為學者所服。
漢服的基本款式大約有九類,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領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變化演繹出幾百種款式。他與西服大不相同,與那些即使受到漢服影響而產生的韓服、和服等服飾也不同,足以體現華夏民族的特色。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型別。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漢服具備特點形式,其基本特徵是交領、右衽、繫帶、寬袖,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
後構想漢服、緣你夢漢服、幽芷翠漢服、裂帛漢服等等。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透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