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潑水節是什麼時候+潑水節人們進行了哪些活動

潑水節是什麼時候 潑水節人們進行了哪些活動

  潑水節是什麼時候

  潑水節是每年公曆4月13——15日之間,節日會舉辦3——4天的時間,潑水節是傣族、泰語民族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起源於印度,在公元12世紀傳入了中國雲南傣族,潑水節第一日為“麥日”,第二日為“惱日”,第三日為“麥帕雅晚瑪”。

  潑水節人們進行了哪些活動

  潑水節三日

  傳統的過節時間,一般是3天(有時為4天)。第一天稱為“麥”相當於陰曆的除夕,各戶要打掃衛生,準備過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飯。第二天稱為“腦”,是個多餘的日子,不計算在舊年內,也不計算在新年內,稱為空日,傳說這天就是捧瑪點達拉乍頭顱腐爛之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說就是帕雅晚的英靈帶著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日子之王來臨。傣家人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潑水節的高潮。按照古俗,這天要“趕擺”,放高升,歌舞,劃龍船等慶祝新年的來臨。

  而在泰國,泰國人都把潑水節分為三日:第一日“老人節”、第二日“家人節”、“潑水節”。“老人節”時,泰國古代一般是會自家準備菜、甜品去寺廟佈施給和尚,現在基本上都是買下面的這個“桶”來代替菜和甜品了。(“桶”裡會裝有日用品、食物、布、香燭、日常藥物等)。給完和尚後,和尚會給我們唸經和說一些教導我們的話,意思是祝願我們從新的一年開始,有一個好的、吉利的人生。然後去用寺廟準備給我們的沙子,跟家人或朋友一起來建“沙堆”,並在“沙堆”上插上小旗子或自己剪的紙人,小旗子和紙人是代表自己,意思是把自己不好的東西和晦氣留在這個“沙堆”裡,然後開始一個美好幸福的人生。接著是在寺廟或者是回到自己的家裡,晚輩給長輩“潑水”(首選會準備好一盆水,然後在水裡放進花瓣和香水,接著就是晚輩給長輩洗手和腳),意思是祝福長輩身體健康,同時長輩也會對給自己“潑水”的晚輩給予美好的祝願。如果在家裡有供養“佛”的,也會給佛“潑水”。然後是一家人吃飯、聊天,接著很多人也會出去玩水。第二日“家人節”上午在家裡跟家人團聚、交流。下午如果想出去玩潑水,也可以出去。直到第三日“潑水節”。一般都是下午出去瘋狂的潑一下水了。很多會是一家人在路邊準備好足夠的水,然後給過往的車和行人潑水,有些司機路過的時候還會特意停下來被“潑”。

  拜年

  傣歷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因此這一天人們也要拜年。傣家人到井裡取來乾淨的水,事先會盛放一些鮮花諸如雞蛋花\緬桂花等,讓水有香味,然後到寺廟裡去"賧佛",之後再用這些帶有芳香的水給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塵,之後大家互相用小樹枝(諸如九里香樹枝)蘸取小盆裡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長者身上輕輕灑去,再互相幫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灑去。以示新的一年,給對方最真誠和美好的祝願。

  “拜年”詞:“攀枝花,紅豔豔,桑開傣(新年賀新),已來到。帕薩傣(傣族),盡開顏,糯米酒,蜜樣甜,共舉杯,賀新年,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浴佛

  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丟包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透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後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歌舞活動

  傣家人在潑水節,喜歡排成隊伍,敲著芒鑼,擂起象腳鼓,集體跳起“依拉賀”舞,挨家挨戶去拜年,祝賀新年愉快,萬事如意。“依拉賀”,是一種邊舞邊歌的唱詞。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娃娃,穿上節日的盛裝,共聚村中廣場,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和著芒鑼象腳鼓點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臘呵”;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傣家人在潑水節,喜歡排成隊伍,敲著芒鑼,擂起象腳鼓,集體跳起“依拉賀”舞,挨家挨戶去拜年,祝賀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放高升

  “放高升”和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射架,屆時將自制的土火箭點燃,讓它尖嘯著飛上藍天。高射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們越覺得光彩、吉祥。優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氣球”內,利用熱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也就是諸葛亮。

  此外,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鬥雞等,也是潑水節期間的活動內容。

哲理動畫藝術短片進行了哪些哲理思考

  1、哲理動畫藝術短片進行了哪些哲理思考?

  2、相信現在許多的小夥伴們都非常喜歡觀看動漫,因為它不僅可以放鬆我們的心靈,陶冶情操,豐富我們的感情,充實我們的生活,給我們以精神的慰藉,它還可以反映現實,反映社會上諸多人不能言的事物或態度,它不同於影視作品,它總是以一種巧妙的帶有一種幽默,誇張的另類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在心情愉悅的的同時又給我們以震撼,從側面來引起我們的思考,動漫就是這麼神奇。

  3、推薦五部蘊含哲理的動漫短片:《棧橋的另一邊》、《職場小烈》、《小繩子》、《少數人的晚餐》、《地鐵夫人》。

再生紙對人們產生了哪些影響

  1、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減少汙染。根據造紙專家和環保專家提供的資料表明:一噸廢紙可生產品質良好的再生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立方米(相當於26棵3~4年的樹木),節省化工原料300公斤,節煤1.2噸,節電600度;並可減少大量的廢棄物。

  2、有利於推進迴圈經濟。迴圈經濟就是按照生態規律,對生產、運輸、消費和廢物處理進行整體設計,運用高科技手段,實現資源的減量化、廢棄物的資源化。把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的單向運作方式的終點變為二次資源。

  3、有利於塑造具有時代特徵的城市精神。政府帶頭使用再生促進社會消費觀念的更新,是在全社會倡導資源意識、環境意識、培育再生紙市場。


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進行哪些修訂?

  將原資源稅兩張納稅申報表修訂為一張主表、三張附表,既適用於從價定率徵收的納稅人填報,也適用於從量定額徵收的納稅人填報。主表反映從計稅依據(包括計稅銷售量、計稅銷售額)到應納稅額和應補(退)稅額的計算過程,簡明扼要。附表主要反映計稅依據的算過程以及減免稅專案有關情況,反映應稅產品銷售額需要折算、換算或者扣減 ...

荷蘭的風車為人們哪些

  開始時,荷蘭風車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了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佔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在荷蘭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 ...

春節人們要舉行哪些活動

  春節的傳統活動有很多。像年前必須做的掃塵布新、貼春聯以及帖窗花等活動,以及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動。在不少城鎮,春節時還有舞龍或是舞獅的活動。許多表演人員會在正月初一那天,舞動起長龍,耍起龍燈,為春節增添了不少喜慶以及熱鬧。 ...

端午節那一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

  端午節那天,人們會舉行插艾蒿,吃粽子,賽龍舟等活動。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 ...

為了改善環境人們哪些工作

  為了改善環境人們做了如下工作:   1、發展節能技術,利用綠色能源、替代能源來減少汙染;   2、開展綠化植物研究,推廣適應性強、綠化效果好的品種;   3、開發可降解、可回收的一次性用品,提高廢物利用率;   4、研究生物多樣性規律,減少地球能量的損失與保護生物圈的大迴圈;   5、採用先進環保技術,減 ...

伯里克利進行哪些改革

  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進行一系列改革,擴大公民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等。   伯里克利改革促進了雅典繁榮昌盛,表現在:   1、政治上: 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2、經濟上: 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   3、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視教育,人才輩出。 ...

再生紙對人們產生哪些影響

  1、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減少汙染。根據造紙專家和環保專家提供的資料表明:一噸廢紙可生產品質良好的再生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立方米(相當於26棵3~4年的樹木),節省化工原料300公斤,節煤1.2噸,節電600度;並可減少大量的廢棄物。   2、有利於推進迴圈經濟。迴圈經濟就是按照生態規律,對生產、運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