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濟南民俗之明湖踩藕

濟南民俗之明湖踩藕

  濟南盛產蓮藕,明湖藕尤其聞名。解放前的大明湖,當時除歷下亭周圍及船行航道純為水路外,其餘水面阡陌縱橫,形成了一塊塊水田。水田上“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檔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際,因水較深,泥層又厚,所以只能栽種蓮藕、蒲萊等,要採摘蓮藕,只能下到水裡去用腳踩。因此,明湖踩藕成為濟南一種傳統習俗。

  踩藕時,踩藕人身穿一件皮製的不透水的“連衣褲”。皮衣見水後質地變軟,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運用自如。只見人頭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時沉時浮,很有節奏感。這是踩藕人用腳在水下探索找藕。找到藕枝後,還要找到合適的藕節,然後用力一踩,一枝鮮藕便從根上斷下,再用腳將藕挑出水來,抓一塊藕上的黑泥,塗在斷口外,以免灌進水去。因藕內有空氣,能夠浮在水面上,否則就會沉入水中。最後將飄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來,再挑到市場上去出售。

濟南傳統習俗:明湖踩藕

  濟南盛產蓮藕,明湖藕尤其聞名。解放前的大明湖,當時除歷下亭周圍及船行航道純為水路外,其餘水面阡陌縱橫,形成了一塊塊水田。水田上“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檔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際,因水較深,泥層又厚,所以只能栽種蓮藕、蒲萊等,要採摘蓮藕,只能下到水裡去用腳踩。因此,明湖踩藕成為濟南一種傳統習俗。

  踩藕時,踩藕人身穿一件皮製的不透水的“連衣褲”。皮衣見水後質地變軟,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運用自如。只見人頭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時沉時浮,很有節奏感。這是踩藕人用腳在水下探索找藕。找到藕枝後,還要找到合適的藕節,然後用力一踩,一枝鮮藕便從根上斷下,再用腳將藕挑出水來,抓一塊藕上的黑泥,塗在斷口外,以免灌進水去。因藕內有空氣,能夠浮在水面上,否則就會沉入水中。最後將飄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來,再挑到市場上去出售。

湘潭民俗之掃墓葺墳

  為追念先烈、先師、先租及其他已故親屬戚友,機關、學校、廠礦或個人掃墓葺墳。選定春社日掛掃新墳(亡故未滿3年),清明節掛掃老村官的互動交流平臺墳。

  外地懷鄉者,如港澳臺胞及僑胞,則不拘節日,隨歸隨掃。

  清明節或大寒至立春半月內修葺墳場,刨草,修復內外水溝,堆新土為鏝頭狀。

  掃墓儀禮,除香燭酒果外,最普通的是掛山紙。掛山紙是一種變自招魂幡、鑿有13個古錢兔案的長紙條,新墳用彩色紙的,老墳用素色的。團體掛掃多用花籃、花圈,80年代以來群眾亦漸仿效。


端午節民俗鬥草

     群嬰鬥草圖   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餘以鬥蟲、鬥草、鬥獸等為戲自娛,及至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藥學後,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 ...

端午節民俗避五毒

  五毒圖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採藥,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 ...

端午節民俗跳鍾馗

     鍾馗圖   1.跳鍾馗、鬧鐘馗。   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   2.懸掛鍾馗畫。最早的鐘馗畫,據說出自畫聖吳道子之手。據北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記載: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夢二鬼。小鬼竊得皇上玉笛及楊貴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大鬼道:“ ...

端午節民俗划龍舟

     划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 ...

端午節民俗掛草藥

  掛草藥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 ...

端午節民俗遊戲篇

     打馬球   端午有射箭之戲,《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   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 ...

端午節民俗佩戴篇

     佩戴品   舊時江浙一帶端午時婦女都會佩戴一些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髮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市人以金銀絲製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健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