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年是閏正月。大家都知道閏月,也就是一年中有兩個相同的月份,成為閏月,而兩個春節即是閏月放在了春節的那個月,所以導致有兩個春節,跟其他閏月是一樣的。但是,部分人估計不太瞭解為何會產生閏月,閏月是如何來的。閏月,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曆法置閏方式。有了閏月,才使民間使用的歷法能夠與迴歸年相符合。
因為那年是閏正月。大家都知道閏月,也就是一年中有兩個相同的月份,成為閏月,而兩個春節即是閏月放在了春節的那個月,所以導致有兩個春節,跟其他閏月是一樣的。但是,部分人估計不太瞭解為何會產生閏月,閏月是如何來的。閏月,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曆法置閏方式。有了閏月,才使民間使用的歷法能夠與迴歸年相符合。
為什麼2262年有兩個春節
2262年有兩個春節其實就是說,2262年出現了閏正月,就有兩個正月,就會有兩個春節。也就是春節過完還會有個閏春節。
其實就是因為2262年是一個閏年,而且閏的正好是正月。閏年就會出現閏月,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最近一次是閏六月,就發生在2017年。農曆閏月多出現在三四五六這幾個月份。
2262年兩個春節怎麼過
2262年兩個春節並不會放兩次春節的假期,因為閏月的節日不是法定節日,所以並沒有假期。
即便是閏正月,真正的春節其實也只有一個,閏正月初一併不能算。之前閏五月也沒見過放兩次端午節的假期。不過,也有少數地區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以後,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節來過。
閏正月多少年一次
閏正月是罕見的閏月,從18世紀--22世紀沒有出現過任何閏正月,之後的25世紀,28-41世紀也沒有出現閏正月。上一個閏正月出現在17世紀的1640年(庚辰年),下一個閏正月將出現在23世紀的2262年(壬寅年)。
也就說從公元 1645年,開始使用歷理置閏制,也就是“閏月”的起源,一直到公元 2800年,在這漫長的一千多年時間裡,閏正月只會有6次。
分別是1651年、2262年、2357年、2520年、2539年、2634年。分別間隔611年,95年,163年,19年,95年,所以閏正月多少年一次是沒有規律的。
陽曆介紹
陽曆也叫做太陽曆,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365.2422天,於是公曆中一年定義為365年。
規則一:四年一閏
為了補償每年多出來的那0.2422天,於是每四年增加一天,這一年就有366天,稱作閏年。
規則二:百年不閏、四百年再潤
但是我們計算0.2422*4=0.9688天,我們補償一天的話實際上是補償多了的,為了減去每四年多出來的1-0.9688=0.0312天,在加上一條百年不閏、四百年再潤。
加上規則二後,曆法誤差變為每四百年多出0.0312*100-3=0.12天,這精度已經足夠很長一段時間使用了,要消除這0.12天誤差,就需要在更長的週期內加上額外的規則,反正接下來數千年內都用不上。
對於公曆,閏年多出來的一天,都是加到2月份,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也是相當方便記憶的。
陰曆介紹
月球繞著地球轉,月球的公轉週期和自轉週期相等,都是27.32天;但是地球又繞著太陽轉,導致月相變化週期會滯後於月球自轉週期,滯後時間θ≈2.21天,可以根據下圖求出來:
那麼月相變化週期就是27.32+2.21=29.53天,陰曆反應的就是月相的變化,所以農曆中小月29天,大月30天,就是用來平攤這個月相週期的。
陰陽曆介紹
陰曆有個非常大的缺點,陰曆一年有29.5*12=354天,足足比地球公轉週期少了11天還多;如果一直採用陰曆的歷法,要不了幾年,陰曆中的四季變化就全亂了,於是中國古人發明了農曆。
農曆兼具陽曆和陰曆的優點,可以反映四季變化,也可以反映月相變化,因為陰曆一年比陽曆少了差不多11天,所以需要一段時間後在農曆中增加一個陰曆月。
在清朝以前,農曆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也就是每十九年中,有七年出現閏月,因為陰曆每年少11天,19年就少209天,209天正好可以分配在7個陰曆月中(7*29=203<209<210=7*30)。
陰曆月存在高階小數,所以時間長了後十九年七閏月法也會出現較大誤差;在明朝崇禎時期,西方傳教士湯若望來帶中國,把西方更準確的公曆入進來,在湯若望、徐啟光等人的工作下,農曆閏月方法改為“無中氣月置閏法”,一直沿用至今,農曆的準確性也大大增加。
1、2030年只有一個春節,下一次有兩個春節的年份是2262年。
2、2262年農曆是己亥年,是屬豬年。這一年有兩個春節,第一個春節是公曆元月21日星期二,第二個春節是公曆二月20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