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出生於戰亂,主旨是追尋、探索完成理想或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張奮鬥;佛教脫胎於婆羅門,目的是讓印度種姓制度下的低種姓底層人民順從高種姓統治,主張忍受。道教講脫俗成仙,佛教濟世救人。佛教的寺院多建造在鬧市或山下,道教的宮觀多建在山上或郊外。道教高雅難學,佛教通俗易懂;道家多自修,佛門擅普渡;所以佛教比道教興盛。
三清弟子一般施禮時,常唱誦“福生無量天尊”尊號,如遇眾善信有不幸遭遇,則唱“無上太乙度厄天尊”“無上太乙救苦天尊”,即呼喚道教大仁大慈尋聲赴感的太乙救苦天尊顯靈幫助不幸的人,救苦度厄。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佛教與道教可以雙修,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在教義上來講: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道教是濟世救人。在修習上來講:佛教徒修習佛教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的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源,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
...
因為我國有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也誕生過80多個封建王朝,所以在朝代的更迭之中,就會爆發許多大動亂,而在亂世發生時,佛教和道教的處世方式是不同的。
在亂世時,道教因秉承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教義,在國家危難之時,他們自然會下山,用自己的所學去救濟百姓,而到了盛世時,這些道士們就會回到深山道觀 ...
1、 鼓勵在家中安置佛像、觀音像、西方三聖 ;
2、見面時,合十問好 ;
3、鼓勵食素 ;
4、吃飯之前,先行合十感恩;
5、初一、十五,行佛教禮儀 ;
6、慶祝佛誕,升佛旗,互寄佛誕卡致賀 ;
7、節日(清明節、端午節、盂蘭盆節、中秋節、父母親節、除夕、 新年等)行佛教禮儀;
...
1、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
2、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 ...
佛教與道教最主要的區別是“道日今生,佛說來世”。佛說來世,勸世人忍耐,所謂今世作孽,來世償還,簡單地說,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託在來世。而道教則完全不同,所謂修煉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長生不老,道教講究今世,通道則信永生,來世的事來世講。
其基本區別是;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 ...
南嶽神在古代名聲並不大,許多地方都有被稱為南嶽廟的,如洞庭湖畔、華山腳下蹬均有,唐玄宗時封為司天王,宋真宗加封為司天昭聖地。南嶽神人格化以後,傳說的名字很多,如丹靈峙、朱丹、崇覃 (金禪氏長子)、伯益、崇黑虎、茹瑺等,但以金禪氏之長子崇覃的說法最為流行。
南嶽神廟的主要職責
南嶽神的主要職責是主星 ...
鬥母元君簡稱鬥母,道教說鬥母是北斗眾星的母親,原來是龍漢年間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由於一個春天在花園遊玩有感悟,生下九個兒子,在道教中,鬥母崇拜十分普遍,許多道教宮觀都建有“鬥母殿”、“鬥母閣”,專門供奉鬥母,她的形象是三隻眼,四個頭和八隻手,手中分別拿著太陽、月亮、寶鈴,金印,彎弓,矛,戟等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