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行書是王羲之創造發明出來的,王羲之行書是行書的源頭。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有《聖教序》、《蘭亭序》等。歷代行書大家如王獻之、顏真卿、米芾、蘇東坡、趙孟頫、董其昌、王鐸等都學過王羲之行書,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聖教序》可以說是王羲之行書的"集中營",是碑刻本,以方筆居多,既可寫大也可寫小,比較好學,而《蘭亭序》是唐人摹仿墨汁本,以尖筆居多,只可寫小,寫大就不行,比較難學,故初學行書,我推崇學王羲之《聖教序》。
因為行書是王羲之創造發明出來的,王羲之行書是行書的源頭。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有《聖教序》、《蘭亭序》等。歷代行書大家如王獻之、顏真卿、米芾、蘇東坡、趙孟頫、董其昌、王鐸等都學過王羲之行書,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聖教序》可以說是王羲之行書的"集中營",是碑刻本,以方筆居多,既可寫大也可寫小,比較好學,而《蘭亭序》是唐人摹仿墨汁本,以尖筆居多,只可寫小,寫大就不行,比較難學,故初學行書,我推崇學王羲之《聖教序》。
為了能更好地提升書法水平,同時方便磨寫字需要的墨水。王羲之家鄉臨川城下有一條河,靠河的邊上有一塊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個很深的長方形水池,這就是他經常學習寫字的地方。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就帶上紙筆硯墨來到這裡學習寫字,用池裡的水磨墨,用池子裡的水涮筆,每當他的黑黑的墨筆投入池水的時候,水裡立刻出現一片黑雲似的水墨。這樣,天長日久,池水也就漸漸變黑了。隨著池水的一天天變黑,王羲之的字也日漸長進。
1、“墨池”:王羲之17歲的時候把父親私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每天坐在家門口的水池旁邊練習其中的書法。用水池中的水洗墨,天長日久下去,一水池的水都變成了墨色。後來這個水池就被人們稱了為“墨池”。
2、“潛心苦學墨當飯”:大約在王羲之五、六歲的時候,有一天中午,書童給他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饅頭,但是王羲之正在專心的看帖寫字,無暇顧及吃飯。後來他的母親來到書房,看見了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蘸了墨汁的饅頭正往嘴裡送,弄的滿嘴是黑。原來王羲之在吃饅頭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袋裡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把墨汁錯當蒜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