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為什麼冬至要祭天?

為什麼冬至要祭天?

  冬至效果圖

  夏曆十一月間(公曆12月22日前後)的冬至,是全年夜晚最長的一天。是日,陰氣最盛。過了這天,陽氣便逐漸滋長,白晝漸長,夜間漸短,象徵從冬至到夏至的陽期開始。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因為天代表陽,所以自古以來就有於陽期開始之日——“冬至”進行祭天的習俗,以祈求安度陽期。

  對“冬至”祭祀的活動可從周代算起。《周禮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以來,朝野將冬至放在與歲首同樣重要的位置。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上說:“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有的地方甚至稱冬至日為“過小年”,到了這天,學校放假、商業歇市、農人休息,做好應時食品,相互宴請饋贈,民諺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為什麼冬至要祭天啊

  冬至祭天是古代流傳至今的傳統,冬祭的目的在於加強群體凝聚力,加強與自然界的聯絡,歌頌祖先以求保佑,以及禳災祈福,人與自然的和諧等,這種傳統最早源於周朝,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圜丘祀天與方丘祭地,因地點在郊外,故也稱為郊祀,圜丘是一座圓形的祭壇,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圓,祭祀之前,天子與百官都要齋戒並省視獻神的犧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來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內著飾有日月星辰及山、龍等紋飾圖案的禮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這時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降臨享祭,接著天子宰殺獻給天帝的犧牲,將犧牲隨同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使天帝嗅到氣味,這就是冬祭,也叫禋祀。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要吃的美食有哪些

  冬至北方傳統美食

  羊肉

  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成為當下最流行的進補方法。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正如俗語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我國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

  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為進補最佳食譜。對於老百姓來說,吃羊肉自然也就被列為冬季進補禦寒的主要方法之一。

  餃子

  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最為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香菇肉餡的餃子,則寓意“鼓財”;酸菜餡寓意“算財”;芹菜餡則代表“勤菜”,都有吉祥的寓意。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據說是古代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鄉親們在冬天耳朵受凍,遂於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為了紀念他,民間百姓就將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傳承延續至今。

  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尤其是狗肉燉豆腐,更是所謂的“東北八大燉”之一。

  餛飩

  北方人在冬至日有吃餛飩的習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冬至吃餛飩希望可以破除“混沌”變聰明。人們在製作冬至吃的餛飩時,往往在餡料中加入生薑,食鹽,味精等調味料,這樣調製出的餛飩餡香而不油膩,十分美味。

  冬至南方傳統美食

  吃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吃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關於冬至節氣的介紹

  冬至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臺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

  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湯圓、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由來 為啥冬至吃餃子

  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由來 為啥冬至要吃餃子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各地夏至食俗雖有差異,但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因為夏至日後收穫了新麥,所以夏至食麵有嘗新的意思。夏至面的做法比較講究,不是平常所吃的熱湯麵。而是過水麵,古時候一般是現 ...

冬至節氣有什麼講究 冬至回孃家嗎

  冬至節氣有什麼講究 冬至要回孃家嗎   在我國北方有些城市認為冬至不能回孃家。這是由於過於傳統的習俗中,“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媳婦的約束。過去的媳婦會在秋收後回孃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時候回婆家的習俗。 雖然說現代社會如果還要再嚴格遵守很沒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別在意這些傳統習俗的,作為晚輩的我們最好 ...

2021年冬至不上墳祭祖有什麼說法?冬至注意什麼?

  寒冬臘月指的是年前最冷的三個月,寒月是十月,冬月是十一月,臘月是十二月。2021年冬至不上墳祭祖有什麼說法?冬至要注意什麼?這個冬天小編陪你一起過2021年農曆十一月。   2021年冬至不上墳祭祖有什麼說法?   冬至日上墳掃墓是很多地方的傳統風俗,如果當地對冬至日上墳的時間沒有具體規定,那麼在選好黃道 ...

2021冬至掃墓嗎 冬至從什麼時候開始算

  對於怕冷的友友們來講,一年中明最難過的就是冬季了,尤其是到了數九寒天,大家更是喜歡躺在被窩中不出門,由於冬至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所以每每該節氣到來的時候都有各種講究,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2021冬至要掃墓嗎?   看地方規定,但一般都是會掃墓的,另外在掃墓的時候下午最好別去掃墓,可以 ...

冬至節氣都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吃的美食有哪些

  冬至北方傳統美食   羊肉   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成為當下最流行的進補方法。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正如俗語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我國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   羊肉味甘而不膩,性 ...

冬至護陽全家這樣做 陽氣充足一整年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開啟了一年中最冷時節的序幕,此節氣過後,氣溫往往會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到了。   不過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 ...

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 冬至做什麼

  冬至,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俗稱“冬節”。相傳,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為二十四節氣之首。而且,冬至的具體交節時刻,用新、舊兩種曆法進行推算,都是完全一樣的。   作為四時之節的“冬節”,在流傳的歲月裡,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據古籍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