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一種電磁波,在介質中,由於介質本身的電磁作用,對光的傳播有阻礙作用,所以光速減慢。不同介質對光的阻礙不同。
1850年菲佐用齒輪法測定了光在水中的速度,證明水中光速小於空氣中的光速。幾乎在同時,傅科用旋轉鏡法也測量了水中的光速為四分之三光速,得到了同樣結論。
在水中,超光速時,會發出切倫科夫輻射,為一道藍色的光。這一實驗結果與光的波粒二象性相一致而與牛頓的微粒說相矛盾,這對光的波動本性的確立在歷史上曾起過重要作用。
光是一種電磁波,在介質中,由於介質本身的電磁作用,對光的傳播有阻礙作用,所以光速減慢。不同介質對光的阻礙不同。
1850年菲佐用齒輪法測定了光在水中的速度,證明水中光速小於空氣中的光速。幾乎在同時,傅科用旋轉鏡法也測量了水中的光速為四分之三光速,得到了同樣結論。
在水中,超光速時,會發出切倫科夫輻射,為一道藍色的光。這一實驗結果與光的波粒二象性相一致而與牛頓的微粒說相矛盾,這對光的波動本性的確立在歷史上曾起過重要作用。
1、光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10^8m/s,光在冰中的速度:2.30×10^8m/s,光在空氣中的速度:3.0×10^8m/s,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10^8m/s。
2、其本質是一種處於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躍遷到更外層的軌道,電子就會進行加速運動,並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反之,電子躍遷。
不同。首先,同種色光在不同介質中的頻率是不變的,而波長與頻率之間的關係是:波長等於色光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除以頻率,即:λ=v/f。因為同種色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是不同的,而頻率(f)不變,所以同種色光在不同介質中波長是不同的。
光的傳播
光是直線傳播的,但當光遇到另一介質(均勻介質)時方向會發生改變,改變後依然沿直線傳播。而在非均勻介質中,光一般是按曲線傳播的。
以上光的傳播路徑都可以透過費馬原理來確定。光是沿前後左右上下各個方向傳播的,光的亮度越亮,越不明顯看出,當光亮度較暗時,由發光體到照明參照物的光會擴大,距離越遠,擴散的越大,由最初的形狀擴散到消失為止,而當發光體離照明參照物零距離時,光的形狀是發光體真正的形狀大小,所以光傳播的方向與光的亮度、光與照明參照物的距離有關。
傳播途中每一點都是一個次波點源,發射的是球面波,對光源面發出的所有球面波積分,當光源面遠大於波長時結果近似為等面積、同方向的柱體,即表現為直線傳播,實際上也有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