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為什麼把春節叫過年+春節和過年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把春節叫過年 春節和過年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把春節叫過年

  1、傳說來源於叫“年”的怪獸

  在遠古的神話傳說中,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

  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2、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

  另外,春節從起源上來看,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穀物多少意味著年景的好壞,因而,收穫五穀稱“有年”,豐收稱“大有年”,亦稱“豐年”。“過年”或“過大年”的意思就是慶祝五穀豐登。五穀皆熟為有年,五穀皆大熟為大有年。

  3、春節作為一年開端

  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

  “年”是時間的單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週而復始,稱為一年。大約在西周時期,年就由穀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並且,“年”和“春”常常聯絡在一起。古時候,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人們習慣將春天看做是一年的開始,有諺語“一年之計在於春”,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開門紅。

  收穫之後,結束了田間農活,首先想到的應是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蔭庇。用新米做飯、釀酒,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來年再獲豐收。祭祀活動多是在新舊二年交替的這段日子之中舉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規律。人們在特定日子慶祝豐收以及進行祭祀活動,就叫做“過年”。

  4、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以前“過年”和“春節”可是兩個概念。古代民間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南北朝,甚至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同時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則稱為“春節”。這使得“春節”的地位更加穩固。

  春節和過年是什麼意思

  春節的意思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過年的意思

  過年,是指過“年節”,即現在所稱的“春節”。新春賀歲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過年和春節是一回事嗎

  春節是過年。一般來說,過年,是指過“年節”,即現在所稱的“春節”。新春賀歲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春節和過年是什麼意思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我國自古以來最盛大的節日,在古代還有許多中叫法,比如說“元旦”、“元日”、“元辰”、“元正”等等,民間俗稱為“過年”。春節風俗起源於遠古時期的“臘祭”,由於宗教和風俗自身的保守性,再加上歷代統治階級的提倡,這種源自生產力低下時期的遠古風俗被保留下來,後來逐漸演變,到20世紀40年代便成了過年的習俗。

除夕和春節哪個重要 除夕和大年初一哪個算過年

  除夕和春節哪個重要 除夕和大年初一哪個算過年

  春節是農曆的1月1日,除夕是農曆的12月30,過年是從除夕一直到農曆的1月15號元宵節。

  還有種說法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一直到出正月,也就是說要從前一年農曆12月8號,一直過到來年一月三十,才叫過年。

  大年夜就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為“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俗稱“年節”,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抬頭”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線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

  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歲尾。而初一是一年的開始,過“年”之後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還是正月初一,都是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為什麼除夕不是法定節假日

  新中國成立之初,政務院1949年12月23日釋出《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明確規定春節期間的法定節假日為“夏曆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除夕不屬於法假日。

  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釋出《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進行第一次修訂,明確“春節,放假三天(農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仍不屬於法定假日。

  但是,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釋出《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進行第二次修訂,首次將除夕納入春節法定假日,即:春節,放假三天(農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所以,從2008年起,除夕屬於法定假日。

  2013年12月11日,國務院釋出《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進行了第三次修訂,明確:春節放假3天(農曆正與初一、初二、初三)。至此,除夕作為法定節假日僅實行了六年,自2014年起,除夕不再屬於法定假日。

  為啥為什麼除夕不是法定節假日?原因如下:

  1、立法者想隱性給所有人增加一天的假期,因為一般情況下,很多單位除夕都放假了,即便是沒規定除夕是法定假期一樣。

  2、立法者認為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天,希望國人能站好最後一班崗,所以一般也認為最後一天並不是假期,而春節才算。

  除夕夜來歷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 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 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 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 訴孩子夕又來做亂,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 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 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 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 。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慄, 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 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 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天氣萬年曆頻道。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 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 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 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在的“拜年”( 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 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 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結語:除夕不演算法定節假日,這是除夕受委屈了,雖然專家說春節重要,但是我們依然是要堅定不移的過除夕的。


除夕是過年還是春節過年 除夕春節哪個在前面

  除夕是過年還是春節是過年 除夕和春節哪個在前面   除夕是過年還是春節是過年   除夕和春節都算是過年。除夕是一整年的最後一天,在外地打工的人都已經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一家人圍在桌子面前吃團圓飯。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一樣放鞭炮吃團圓飯,所以這兩天都算是過年。   大部分地區,在除夕這一天就已經開始慶祝新 ...

除夕春節哪個是過年 除夕夜就是過年

  除夕和春節哪個是過年 除夕夜就是過年嗎   過年是指春節,春節俗稱“年節”。廣義的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 ...

202x年春節可以去海南嗎 過年氣候怎麼樣

  現在,很多人在春節期間都喜歡外出旅遊。在寒冷的冬天,人們喜歡去溫暖的地方旅遊。海南是最近最受歡迎的風景區。不過最近各地形勢嚴峻,出行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核酸檢測不能少,做好防護措施後再出發旅遊。   2022年春節可以去海南嗎   如果當地的相關政策允許的話,滿足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前往,但是屆時客流量大交通 ...

2021年春節還能回家嗎 2021春節能不能回家過年

  2021年春節還能回家嗎 2021春節能不能回家過年   專家表示:回家過年沒問題,但不鼓勵串門。但一定要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回家。另外,注意回家的途中及回家之後的注意事項,比如說串門拜年是沒有必要的。   過年回家注意什麼?   1、堅持戴口罩,隨身帶消毒紙巾和噴霧等;   2、經常洗手,消毒,外出回 ...

2021年春節期間天氣預報 今年過年的天氣怎麼樣

  2021年春節期間天氣預報   預計2021年春節假日期間(除夕至初六),我國天氣較為平穩,無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和霧霾天氣。春節假日期間(除夕至初六),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弱,不會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北方地區多晴好天氣、氣溫偏高;南方地區前期有較強降雨過程,後期天氣轉晴,氣溫小幅度下降。   ...

2021年什麼時候過年春節 2021年多會兒過年

  2021年什麼時候過年春節 2021年多會兒過年   2021年新年是2月12號,農曆時間是正月初一,星期五。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們的傳統 ,是一年之歲首。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 、過大年。   新年的來歷   有關年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個叫“年 ...

今年春節農民工可以回家過年嗎 2021過年農民工返鄉最新規定

  今年春節農民工可以回家過年嗎 2021過年農民工返鄉最新規定   可以。但是這三類人群需要7天核酸檢測證明,主要包括:一是跨省份返鄉人員;二是來自本省內中高風險區域所在地市的返鄉人員(中高風險區域內部人員原則上不流動);三是本省內的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口岸直接接觸進口貨物從業人員、隔離場所工作人員、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