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不僅能做到支撐更大體型的結構,而且擁有脊柱就擁有了條件反射,雖然是簡單反射,但也有簡單的記憶能力,比起無脊椎生物只有幾個神經元控制身體效率更高。 作為生物,能適應環境就說明是成功的,除了絕對存在的時間箭頭以外,其他所有被認為存在方向性的認識都需謹慎對待。
脊柱不僅能做到支撐更大體型的結構,而且擁有脊柱就擁有了條件反射,雖然是簡單反射,但也有簡單的記憶能力,比起無脊椎生物只有幾個神經元控制身體效率更高。 作為生物,能適應環境就說明是成功的,除了絕對存在的時間箭頭以外,其他所有被認為存在方向性的認識都需謹慎對待。
人類需要足夠的腦容量,所以人的體積就太大了。如果人類像老鼠一樣那麼小,就會有很多動物可供我們騎乘,可是那樣我們的腦容量就不足了,屆時我們甚至連怎麼騎鳥的智商都沒有,更別提發展出宏偉的科技文明瞭。鳥類受地心引力和大氣層氧氣含量的限制,比普通陸生動物更加嚴重。如果鳥類重量太高,它們會飛不動,同時肌體的耗氧量也會增加。目前的大型鳥類已經到了進化的天花板,在目前的地球環境下,再大的鳥類將無法飛行(如鴕鳥)。不過好在鴕鳥似乎能騎,如果你體重不高可以嘗試過過癮。
因為沒有必要。這個問題好像主要問的是人類和鳥類,那我就不提其他動物了,人類和鳥類都屬於脊椎亞門,這一門的動物眼睛均位於身體的前端,有且只有兩隻眼睛。在生物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除了視覺以外,還演化出了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其他感知系統,人和鳥也不例外。人眼視角約為110°,鳥類因品種不同視角範圍有大小,但基本大於人類。這就意味著,加上頸部轉動的幅度和身體轉動的能力(鳥類比人強多了),人類和鳥類的視線可以實現360°的無死角覆蓋。也就是說,僅憑視覺(正常視覺,眼疾除外)這兩種生物就可以完成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再加上聽覺嗅覺和觸覺,即便長期保持直視前方,也可以及時發現周圍環境中出現的情況(同上,以上知覺器官正常),然後利用現有的演化成果(扭頭、轉身)進行觀察及進一步反映(躲避、逃跑、追獵或反擊)。而演化出後眼,其實需要神經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的全面演化。要導致這種演化出現,需要極為苛刻(就是轉脖子和轉身的行為應對無效)的,長期的演化環境,且需要大量的偶發性後眼個體的成活和繁衍;或者人為進行精準可控的基因改造,再把沒有後眼基因的個體消滅。至於您提到的雙面人(也有雙頭牛羊豬狗,三眼牛羊等案例),大多屬於胚胎期基因突變或受輻射、藥物影響產生的異常個體。這些個體多伴有肢體發育不全、骨骼畸形、神經系統病變、內臟器官缺失等多種不利於生存的疾病(事實上除了極少的連體嬰兒外,大部分雙頭個體都活不過嬰兒期)。也就是說這種變異,並不完全,且不利於生存,也就無法將“雙頭”的基因遺傳下去。而對待那些可以進行治療的連體嬰兒,當今的做法不是把他們賣給畸形秀,而是進行分體手術,至少爭取讓器官比較完整的那個活下來(也存在都成活的,極少)。所以即便保留了一些雙頭基因樣本,但在後代遺傳中也不一定會繼續出現雙頭基因的表達,更何況這些基因樣本極少,對種群演化的作用微乎其微。再多一句嘴,多個後眼其實會多好多的麻煩:眼睛作為脆弱的器官,多一個就多一個弱點,後腦長眼,先不說如何保護它,最直觀的麻煩就是:你只能側臥睡覺了,且睡覺時不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