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為什麼要吃臘八粥+臘八粥的來歷是什麼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

  導讀:一提到賽龍舟,吃粽子,我們就會想到大家說的是端午節,因為端午節的習俗中這兩項是最不可缺少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粽子作為端午節的代表美食,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的來歷嗎?想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的來歷

  根據民間的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史記》的記載中,人們可以瞭解到,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屈原一心想著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

  據悉,在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悲痛萬分。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遭到魚蝦的侵蝕。人們都自發的向江中投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節日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民間也有其他的一些說法,但是,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為了表示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

  在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了一個特定的節日習俗,無論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會在這一天吃粽子。在這一天,人們都會透過吃粽子來祭奠屈原。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改變,人們依然承襲著傳統。都會選擇在端午節這一天賽龍舟、吃粽子。這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精神的慰藉。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是什麼?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儘管不同的地區,粽子的種類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義都是一樣的。如今,端午節馬上就要來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人們依然會親手包粽子。這是對屈原的懷念,也是對歷史的尊重。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端午節哪些人不能吃粽子

  1、兒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

  2、胃病、腸道病患者

  粽子蒸或煮熟後,能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進食後會增加消化酶負荷,兼之其性溫滯氣,吃多了會加重胃腸負擔。

  3、老人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

  4、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為什麼要吃月餅的來歷

  據說,元朝末期,中原人民在反抗蒙古軍隊時,利用餅子傳遞資訊,最終讓起義大獲全勝。為紀念成功推翻元朝統治的八月十五起義的成就,吃月餅的習俗就開始流傳了下來。

  月餅,又稱月團、小餅、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國的漢族傳統美食之一。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

  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互融合,發展出了廣式、晉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各式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月餅內餡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種子,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蓮蓉、紅小豆、棗泥等。此外還採用水果,如哈密瓜、鳳梨、草莓等。

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粥的來歷是什麼

  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粥的來歷是什麼

  臘八始於佛門,是佛教的節日,食臘八粥的食俗也同樣由佛門漸漸傳至民間。

  中國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臘八粥的故事。

  相傳朱元璋小的時候家中甚是貧窮,迫於生活的壓力,朱元璋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當地的一個地主家放牛。地主對朱元璋不好,捱打捱罵是經常的事,飢腸轆轆也是每天的生存狀態。有一天朱元璋放牛的時候,途中經過一座很窄的木橋,老牛一腳踩空,跌下橋去把腿摔斷了,這還了得?地主一生氣就把朱元璋關進一間屋子裡,幾天都不給吃的喝的。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朱元璋餓得眼冒金星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老鼠洞,裡面有小米、大米、豆子等,他就把這些東西湊在一起煮了一鍋粥,真是飽了吃著蜜不甜,餓了吃著甜如蜜,朱元璋覺得這粥真的是太香了。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世間的美味都吃遍了。忽然在一年的臘八里他想起了當年那好喝的粥,於是令御膳房煮這種雜糧粥。因這天在臘八,就賜名臘八粥,並讓子女們也喝這種粥,讓他們在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不要忘記祖輩們的辛苦。“上行而下效”,一時間在臘八喝臘八粥成為風氣,傳至民間慢慢地就變成了一種風俗。

  還有另外一個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對老人,他們有個兒子。兩位老人很勤勞,但他們的兒子卻很懶,平素就知道坐吃山空,整日遊手好閒。老人給他娶了媳婦,本想媳婦會勸誡其子勤勞持家的,不曾料到兒媳婦跟兒子一樣懶,兩人整天只知道指望老人。後來兩老去世,二人更是唱起了“懶惰二人轉”。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年,積蓄就被他們吃沒了,日子開始難過起來。話說轉眼就到了臘八這天,家中已是空空如也,加上天寒地凍,小兩口這才想起老人在世時的囑託,真是百感交集。但悔之已晚,再多的豪言壯語也沒有了用武之地,眼下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小兩口就極盡所能把家中的每個角落都打掃乾淨,好不容易湊了一鍋雜糧粥,就著刺骨的寒風湊合了一頓。不料就在此時一陣北風吹過,多年失修的房子也忍受不了小兩口的懶惰倒塌了,兩人就這樣一命嗚呼,臘八粥成了他們向世界告別的最後一餐。人們聽說這件事以後,就用它來教育那些懶惰的人,一定要勤儉持家,不能坐吃山空。傳至後世,其教育的意味逐漸變淡,但是民間還是習慣在臘八這天煮上一鍋粥,一是為了教育後世要勤勞,一分辛苦一分收穫,二來也是期盼明年會有一個好年景。

  臘八粥的材料

  在民間,老百姓又把臘八粥叫五味粥、七寶粥、七寶五味粥等。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所用糧食一般為:小米、大米、黃米、江米、玉米、高粱米、綠豆、黃豆、蠶豆、紅小豆、豇豆、青豆等,所用瓜果一般有:紅棗、花生仁、瓜子仁、栗子、核桃仁、蓮子等。各家根據家中存有的糧果選出八種,不夠八種的有向鄉鄰親朋索討的,也有到集市上購買的,總之需湊足八種。煮粥時將八種糧果一起放入鍋內熬煮,有的果豆還要在頭一天用水浸泡,如豆類、花生仁、蓮子等。當粥煮到七八成熟時放入紅糖或白糖,攪拌一下繼續煮,直到煮熟。臘八粥盛在碗裡,黃、紅、白、綠各色相間,誘人的香味隨碗裡冒出的熱氣飄滿房屋,確實惹人垂涎。一家人圍坐在桌旁,每人一碗香熱的臘八粥,喝得人們渾身熱乎乎的,驅散了嚴冬的寒氣。大人們邊喝邊談論著年景收成,小孩們邊喝邊數著自己碗裡有幾個紅棗、幾個蓮子,真是其樂融融,別有一番風味。因為臘八粥的用料是多種糧果,穀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成分,豆類富含蛋白認的抗衰老物質,所以臘八粥的營養價值很高,確有一定的補養作用。質、礦物質,而花生素來就有“長生果”的美名,核桃中所含的維生素E更是公各地的臘八粥不盡相同。北方的臘八粥主要以甜味為主,京津地區流行一種“細粥”,是用菱角米、芡實、薏米、去心幹蓮子、白江米、白米、煮熟的紅棗、白葡萄乾和百合花瓣等,再配上各種果脯、青紅絲、核桃仁、松子、花生仁、杏仁、桂圓肉等,加白糖熬製,粥色斑斕,味道綿軟香甜。南方的臘八粥則以甜鹹味為主,江蘇有一種叫“粗臘八”的鹹味臘八粥,是用粳米配青菜、胡蘿蔔、豆腐皮、榨菜、肉絲、花生、山芋、白果、紅棗等,加鹽煮成。也有葷味的臘八粥,是用各種雜糧米配紅棗、栗子、柿子,加入切細的牛、羊、豬肉一同煮成,叫作“葷粥”。吃粥的時候人們還會根據不同的生活習慣加入其他調料,比如放辣椒、胡椒粉等。

  臘八節的習俗

  臘祭

  臘八起源的第二種觀點,稱“本土說”,認為是由臘祭而來,先民們臘月歲末用獵獲的禽獸祭祀眾神和祖先,祈求新的一年避災迎祥,到南北朝時,將這一日定為十二月八日。

  “臘祭”除了祭祀先祖、神靈和慶豐收之外,還有驅除疫鬼和初迎新春之意。漢時規定臘It以豬羊祀社稷、逐疫鬼,吏民宴飲,迎接將到之新春。晉時臘日飲祭後,老人兒童常做藏鉤(拔河)之遊戲,以示歡樂。

  釀醋

  臘八日釀醋的習俗比較普遍。據說臘八日所做的醋,到來年夏天也不會生蟲蛆。湖北人則在臘八這天用臘水煮紅高粱為粥,封入缸中,至來年春天。才用來造醋。

  釀酒

  臘八日所釀的酒,據說味道倍加清例,而且久放不壞,愈久愈佳。

  在湖南沅陵,人們釀糯米酒(用糯米釀槽),稱“臘八糟”,據說此日釀的酒味道甜美,可久藏於窖中,食之可治癒痢疾、腹瀉,還可止煩渴。山西沂州則把吃剩的臘八粥用於釀製黃酒。在粥中摻入酒麴,再加些白酒,入缸封存到春節,正好釀成。

  做臘肉

  每年自臘八開始,人們就開始屠宰豬、雞、鴨、鵝,或醃或燻,為過年準備臘肉。據說臘肉可經年不腐,是招待客人的絕佳食物。

  逐疫房

  漢代在臘日前一天,擊鼓驅疫,稱之為逐除(見《呂氏春秋》高誘注)。晉代荊楚一帶則將臘八日作為驅逐疫疾的日子。當時有諺語道:“臘鼓鳴,春草生。”村民都腰掛細腰鼓,戴著面具,扮作金剛力士來馭逐疫病,大概也是古代帷(古代驅逐疫鬼的一種儀式)的遺風。金剛的梵語為“跋折羅”,意思是金是世間至剛之物,能破壞外物,而外物不能破壞它,因此被當做佛家威武之神的名稱。

  清債務

  江南風俗,在臘月逢八,便稱之為臘八,如初八、十八、二十八等日,欠債者都要清理債務。沒有能力還債的,必定要想盡辦法清還。有諺語道:“第一臘八猶自可,第二臘八急如火.第三臘八無處躲。”


中國臘八粥是為了紀念誰 臘八節為什麼臘八粥

  中國吃臘八粥是為了紀念誰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中國吃臘八粥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   據說,古時候有個淨飯國,這個國的太子叫釋迦牟尼,他在二十九歲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連河附近,又累又餓,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將身邊帶的雜糧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靜 ...

臘八節為什麼臘八粥 臘八節和臘八粥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和臘八粥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比較廣泛的說法是佛教徒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日成佛這一事件,在每年的臘月初八都熬製米粥,既為了表示對佛祖的懷念之情,也為了向佛祖表示修煉的決心,相信自己只要苦心修煉也可以到達佛祖的境界,佛門之內將臘八粥稱為“佛粥”。 ...

臘八粥來歷 臘八節為什麼臘八粥

  臘八粥的來歷 臘八節為什麼吃臘八粥   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宋朝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載:“八 ...

中國民間為什麼臘八粥 臘八節臘八粥的傳說

  中國民間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傳說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後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個為疫鬼”,故於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日風俗,後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 ...

初八為什麼臘八粥

  因為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在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稱為成道會、臘八會,並以“臘八粥”供佛饗眾。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 ...

中國民間為什麼臘八粥

  1、吃臘八粥,在我國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2、我國古代天子,農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幹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   3、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幹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幹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

中國民間為什麼臘八粥?

  1、吃臘八粥,在我國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2、我國古代天子,農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幹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   3、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幹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幹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