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是因為和其他星球一比就會發現,地球所提供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得天獨厚。地球上冷熱變化不大,有水,有氧氣,有多種動植物,有礦藏,有一切宜於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可供人類使用的自然資源。
2、可以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是人類的母親,是人類的家園,是人類目前唯一的生存環境。然而,人類社會的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沉重代價就是對地球環境的破壞:綠色植物減少,稀有動物滅種,人口過剩,資源銳減,水土流失,旱澇災害交替發生,天災橫行,生態失衡等等。
3、為了使人類以及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免受由人類自身不合理的活動而帶來的滅頂之災,保護地球環境是勢在必行。
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能阻止,可以發射一艘太空飛船高速碰撞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並改變它的執行軌跡。將會拯救地球,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並且保護人類。
一顆小行星如果以超過40倍音速的高速撞擊地球,那麼爆炸所產生的威力相當於100萬億噸TNT的炸藥當量,其威力大約相當於二戰期間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的原子彈威力的70億倍。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那將是世界末日的景象:你會看到難以置信的大爆炸,隨後是可怕的地震和海嘯,緊接著在數百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幾百立方米那麼大的巨大岩石和大量的碎屑傾盆而下,埋葬一切生靈。
人類賴以生存的六大營養素是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它們和透過呼吸進入人體的氧氣一起,經過新陳代謝過程,轉化為構成人體的物質和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所以,它們是維持人體的物質組成和生理機能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 ...
1、不能。
2、木星與地球的距離最近距離大約630,000,000千米。最遠距離大約930,000,00千米。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手段,無法將載人探測器送到那麼遠的地方。送不到登陸也就無從談起。
人類目前發射的飛行最遠的深空探測器是旅行者號,目前已經飛離太陽系。但發射探測器與載人登陸有很大的差距,而 ...
1、地球表層環境的演化與人類的誕生;
2、人類是地球表層環境發展、演化、分異的產物;
3、地球表層環境的區域分異與三大人種的形成;
4、改變地表環境的結構;
5、改變了地表環境變化的速率;
6、改變了地表環境演化的方向;
7、改變了地表環境的物質迴圈;
8、改變了地表環境的能量 ...
1、土壤遭到破壞,據參考訊息報道,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 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 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
2、化肥和農藥過多 ...
1、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後,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一段漫長的化學演化,大氣中的有機元素經過自然界的作用,合成有機分子;
2、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變成生物單體,再進一步聚合作用變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質、多糖、核酸等;
3、蛋白質出現後,最簡單的生命也隨著誕生了。這是發生在距今大約36億多年前的一件大 ...
1、尼安德特人遺骨1856年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河谷,約有50000年曆史與現代人的祖先發生過繁衍混合外,稍後很可能發生過丹尼索娃人與現代人祖先的繁衍混合。新的基因組測序,理解人類起源“解讀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是Science週刊評出的2010年十大科學進展之一。來自哈佛醫學院遺傳系報告了他們對一塊“類人” ...
人類已經做出了太多破壞地球的事情,以下為其中一些:
濫砍亂伐森林資源,導致森林銳減。不合理開採和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造成資源枯竭。不顧一切地殺獵野生動物,使生物多樣性減少。不合理開墾,導致土地肥力下降、沙化。發展工業的時候不注意環境保護,造成環境汙染。汙染水域,在各種水域上亂扔垃圾,使水有了極大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