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應為武則天一生的功過大事記錄,具體如下:
武則天,公元624至705年,本名曌,幷州文水人。14歲被唐太宗選入宮內為才人。唐高宗時又被召入宮為昭儀,公元655年立為皇后。高宗多病,武則天處理政事,逐漸掌握大權,高宗死,中宗繼位,尊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公元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年號為“天授”,史稱“武周”。執政期間,開設殿試製度,親自考貢生,修《姓氏錄》,獎勵生產,重視邊防,設北庭都護府,任用酷吏,屢興文字獄。晚年豪奢專斷,頗多弊政。公元705年,病重,大臣擁中宗復位,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病死。
武則天的墓碑空無一字,位於陝西省乾縣縣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的無字碑聞名遐邇,武則天一字不銘成為1300多年來的未解之謎。
天授元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宣佈改唐為周,定洛陽為都,建立武周。
1、為顯姓氏,掌根本。據史書記載,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為氏。武則天也以周氏後裔自居。唐顯慶初年,高宗曾封其父武士為周國公。所以以周為國號,顯然有尊崇周顯示根本之意。2、是表示要效法古代盛業,創造新的奇蹟。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來,惟周、漢而已。而唐太宗治世崇漢法,武則天對此頗不亦為然,她向來堅持應承周的觀點,所以以周為號,也是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業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抱負。
武則天立李弘為太子。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李弘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併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
因為武則天認為自己的姓氏是來自於周王朝的。對於這個武姓,歷史上也有很多說法,其中一種比較可信的是與周幽王周平王有關。再有就是在武則天大權在握以後,他還積極改制來像曾經的周朝學習,武則天的很多做法都體現了他對於周的認同和喜愛,這也更加印證了武則天的國號是與歷史上的周朝相關的。 ...
1、唐朝時期,“聖人”是皇帝的代用詞,武則天是皇帝。武則天和唐高宗被人合稱為“二聖”。
2、李治公開在朝堂上確認武則天的身份,兩人一同上朝,史稱:二聖臨朝,意思就是說這個國家有兩個君主。
3、聖人出自《禮記.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即聖人坐北朝南而治理天下。能治理天下的自然是帝王, ...
武則天改唐為周和周朝沒關係。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至705年12月16日,漢族。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後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 ...
1、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擁有實權的女皇帝,她也是壽命最長和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她的為唐朝的發展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發展科舉制,善於選拔和任用人才,使得統治開明進步。
2、武則天是一個十分開明的女皇帝,她任用賢才,透過科舉、武舉考試,官吏百姓推薦,派使節全國搜尋等多種方式,搜尋有志 ...
較好的描寫武則天傳記的書為以下幾本:
1、蘇童的著作《武則天》,一九九四年曾以《紫檀木球》為名發表在雜誌《大家》中,本書對武則天這一人物描寫較為詳盡、客觀,且文筆簡潔,內容易於理解;
2、林語堂的著作《武則天傳》,林語堂為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傳記文學作家之一,此書代表著林語堂在傳記文學創作方面的最 ...
武則天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出生與624年2月17日,她是唐朝開國功勳武士劐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 ...
蟲草全鴨武則天晚年體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風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輕易地走出寢宮。太醫為治療她的病,什麼貴重的藥品都用過,但是不見多少療效。
御膳房的康廚師跟隨武則天多年,見她不思飲食,身體孱弱,便想方設法把飯菜做得既可口又有營養。他記得家鄉的老人常用“冬蟲夏草”燉雞滋補身體,便想給武則天做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