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自刎在安徽和縣東部的烏江鎮的長江邊上,那個地方有一條長江的支流叫烏江。由於那個地方的長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才說項羽“不肯過江東”。垓下之戰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可是項羽卻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拔劍在烏江畔自刎而死。
烏江自刎在安徽和縣東部的烏江鎮的長江邊上,那個地方有一條長江的支流叫烏江。由於那個地方的長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才說項羽“不肯過江東”。垓下之戰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可是項羽卻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拔劍在烏江畔自刎而死。
1、烏江自刎在今天安徽和縣東部的烏江鎮的長江邊上,那個地方有一條長江的支流叫烏江。
2、烏江自刎一般指項羽之死。《項羽之死》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名,籍,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起兵反秦後,在鉅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趁虛從黃河以南,攻入關中,接受秦王子嬰投降,並派兵據守函谷關。項羽破關而入,與劉邦在鴻門相見。不久,雙方展開軍事鬥爭,項羽逐漸由優勢轉為劣勢,本片記敘的是項羽一生中的最後階段,由垓下被圍到烏江自刎,也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
項羽當年烏江自刎的地點是烏江亭,位於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的烏江浦。
項羽是一個才能出眾的軍事家,在他領導下的楚軍,正面突破時勇猛無比,鮮有敵手。可是勝利者終歸是要比他技高一籌的,再厲害的人,也有弱點,而項羽的弱點,正是劉邦的擅長之處。
雖然一開始在與項羽的正面交鋒中屢戰屢敗,損兵折將,可是劉邦卻是越敗越強,他懂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後來項羽越勝越弱,最終劉邦乘勝追擊,項羽在後期一直處於被動地位。
終於項羽無處可逃,他在最後一刻笑道:上天既然要滅亡我,我為什麼還要渡江呢?項羽最終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早點結束這一混亂的、民不聊生的局面。
項羽在駭下失敗,自刎其實是正確的,即使不自刎,又有什麼意義?項羽不會勝利,他大勢已去,即使回去,也只是再失敗一次而已。項羽平定叛亂的時候,每征服一個城池,就大肆殺戮,他的部隊陷入了無休止的戰爭泥潭,已經失去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