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烏米飯原為中國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就有了。傳說是因為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為了吃到飯,想辦法用南燭葉搗汁染米,煮成烏飯送去,餓鬼們不敢吃那烏飯。母親才終於得以飽腹,老百姓年年吃烏飯,紀念目連這位孝子。
2、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農曆四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烏飯節。烏米飯是花溪苗族、布依族獨特的風味小吃。農曆四月初八,布依族稱為“牛王節”,也叫“開秧門”。四月初八一過,打田栽秧就開始。開秧門這一天吃了烏米飯,打田栽秧這段時間,身強體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戶戶都要吃烏米飯。
烏米飯原為中國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即有,烏米飯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烏米飯的傳說流傳最多的是戰國時期孫臏的故事,烏米飯也有為了紀念楊文廣的妹妹楊金花的傳說,畲民紀念勝利的傳說。
農曆四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烏飯節,江蘇和安徽一帶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
在中國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貴州、安徽等地,人們仍保留著吃烏米飯的習俗。
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採集野生植物烏飯樹的葉子煮湯,用湯浸泡糯米、蒸熟而成的。
立夏吃烏米飯寓意
立夏吃烏米飯的習俗,其實這和傳統的農耕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夏天開始,意味著進入更繁重的勞作時節,烏米飯由糯米制成,吃下一碗能夠強身健體,更有氣力進行農事勞作,烏飯樹葉的汁液能夠防蟲驅蚊,對於長期在戶外勞作的農民來說很有用。
據說,烏米飯最早出現於唐代,那時叫“青精飯”,是道家求長生不死的食品。杜甫《贈李白》詩曰:“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乾隆年間《本草綱目拾遺》載有“王聖俞雲:烏飯草乃南燭,今山人寒食挑入市,賣與人家染烏飯者是也。”
立夏吃烏米飯的傳說由來
關於烏米飯的來歷,各地也有許多傳說。流傳最多的就是戰國時期孫臏的故事。戰國時期,孫臏被迫害關在豬舍,老獄卒用烏樹葉煮出烏黑的糯米飯,再捏成豬糞樣的飯糰,偷送給孫臏吃。孫臏不僅靠這個方法活了下來,身體還很健康,最終逃出監獄。而孫臏第一次吃烏米飯就是在立夏那天,故此立夏這一天吃烏米飯的習俗,便流傳開來。
立夏烏米飯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烏飯的做法很簡單,醫藥學家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載稱:“摘取南燭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烏色之飯。”南燭樹就是我們稱的“烏飯草”。把烏飯草放在石臼裡搗碎,然後浸水成汁,再用糯米放在汁水中浸泡,再取其浸泡而成的烏米進行蒸煮,就是烏飯了。
簡單的做法是:去菜場買來烏樹的葉子,回家洗乾淨放水裡,用雙手揉搓,汁漿就會慢慢滲出,然後就可以把糯米泡在烏樹葉的水裡,一兩個小時後,糯米浸得顏色發黑,就可以蒸煮。一般,1斤葉子可以浸3到4斤糯米。起鍋後飯上還可以放些糖桂花、瓜子仁,這樣吃起來就更加美味了。
吃烏米飯的其他說法:
畲族
福建、浙南的畲族也吃烏米飯,他們是在三月三吃。畲族烏米飯的傳說不一:
其一,“三月三”為米穀生日,畲民要給米穀穿上衣服,故塗上一層顏色,祈祝豐年。
其二,三月三蟲蟻不作,畲民吃了烏飯,上山下山不怕蟲蟻。
其三,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領畲民與敵兵交戰時,敵人常來搶米飯,雷萬興命畲民用烏稔樹葉汁將米飯染黑,敵人怕中毒,不敢問津,畲民便安穩把米飯送上山。第二年三月三義軍一鼓作氣,合理突圍,大獲全勝,後來畲民為紀念勝利,在每年的三月三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門“踏青”,採集烏稔葉,家家戶戶做烏米飯,長此流程。
姑娘節
湖南綏寧縣農曆四月初八為苗族的“四·八”姑娘節,相傳宋代楊家將的後人楊文廣在一次戰鬥失利後被敵軍俘虜,囚禁於廣西柳州城內,其妹楊金花為兄送飯,但均被牢頭獄卒搶吃一空。為了讓哥哥吃上飯,楊金花上山遍嘗百草百葉後,到山上採摘黑飯葉榨汁,將一斗二升糯米染黑蒸熟,在農曆四月初八這天給哥哥送過去。獄卒看到黑米飯,不敢食用。楊文廣吃了黑米飯以後,力大無窮,砸破牢籠,衝出了困境,楊金花卻在救援中犧牲。為紀念楊金花,此後楊家就專門把農曆四月初八定為“姑娘節”。節前,各家忙著採黑樹葉做黑飯,殺雞宰鴨,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孃家過節。此習俗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中國的飲食文化可講究了。立夏一來,有個習俗就是吃烏米飯。夏天吃烏米飯可以祛風解毒,健脾益腎,長期食用還有延年的功能。在夏天不容易中暑,還有防止蚊蟲叮咬這一說法。那麼,為什麼要吃烏米飯呢?想知道嗎?接著往下看吧。
據說,烏米飯最早出現於唐代,那時叫“青精飯”,是道家求長生不死的食品。杜甫《贈李白》詩曰: ...
19世紀8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美國無產階級的隊伍迅速壯大,出現了波瀾壯闊的工人運動。當時美國資產階級為了進行資本積累,對工人階級進行殘酷的剝削壓榨,他們用各種手段迫使工人每天從事長達12-16小時的勞動。美國廣大工人逐漸認識到,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利,必須起來進行鬥爭。
從1884年開始,美 ...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 ...
古代星命古籍曰:
寅午戌兔從茅裡出,【生肖:虎、馬、狗桃花在卯】
申子辰雞叫亂人倫,【生肖:猴、鼠、龍桃花在酉】
亥卯未子鼠當頭忌,【生肖:豬、兔、羊桃花在子】
巳酉醜躍馬南方走,【生肖:蛇、雞、牛桃花在午】
十二生肖桃花就是依據,古籍記載劃分而出的。
1.生肖為:虎、馬、狗的人桃 ...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 ...
2014-1-15 19:05: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 ...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4 13:14: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大雪節氣的由來與民間諺語:
“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個別年份的6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