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揚州路”指當年揚州地區到處都是抗擊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這句詩中的“路”指宋朝時的行政區劃,揚州屬淮南東路。出自南宋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按意譯是“一帶”的意思。原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煙花三月下揚州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一曲悠揚的歌聲,表達了無盡的思念、惜別、問候、思念和寄託。
煙花三月下揚州指的是現在的南京、鎮江、揚州一直到蘇州一帶。
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其由來是因“州界多水,水揚波”,遂以“揚”為州名。
揚州建城始於2400餘年前的春秋時期,燦爛的歷史文化給揚州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蹟和豐富的旅遊資源。
注:詩中的揚 ...
唐朝的揚州城就是今日的揚州城,是唐朝和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大型商貿海港城市的開山鼻祖,堪稱中國歷史最繁華的城市,是唐朝第三大城池僅次於兩京城池面積,當時南中國第一大城池,城池位於今日揚州市區蜀崗之上,那裡就是當時世界的聖地,最繁華的地方,各種官署機構都在蜀崗之上,相連蜀崗之下就是商業區。杜牧有詩云: ...
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煙花三月下揚州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一曲悠揚的歌聲,表達了無盡的思念、惜別、問候、思念和寄託。 ...
1、港派指壓:利用水資源結合沐浴、按摩來促進新城代謝。達到緩解疲勞、全身放鬆的效果。
地址:文昌中路五百零九號。
2、鼎尚足浴港派指壓:環境寧靜,裝修獨特。用點、拔、滾、揉、頂、拉、抓的手法,刺激人體經絡。
地址:運河西路五百八十八號躍進橋東凱運壹位廣場。
3、雲頂天境港派指壓:專業腳底按 ...
煙花指的是三月如煙的柳絮。
描寫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春天時節的景色。寫的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
“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
詩句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 ...
揚州八怪包括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鱓、汪士慎八位畫家。
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
他們大多出身貧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書畫往往成為抒發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的媒介。 ...
烽火指的是安史之亂;干戈指的是南宋末年和蒙古的戰爭。烽火出自杜甫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大亂。干戈出自文天祥的“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詩句,文天祥為南宋愛國將領,兵敗被俘,誓不投降元朝。干戈代指戰爭,詩裡面借指宋蒙之間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