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身活動又稱
熱身活動又稱
熱身運動又稱準備運動,前者因生理反應而得名,後者則屬一般性概念。熱身運動,是某些全身活動的組合,好的熱身運動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在主要身體活動之前,以較輕的活動量,先行活動肢體,為隨後更為強烈的身體活動做準備。目的在於提高隨後激烈運動的效率,激烈運動的安全性,滿足人體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
生理效果:熱身運動可增加肌肉收縮時的速度和力量。
熱身運動可改善肌肉協調能力。
熱身運動可預防或減少肌肉、肌腱韌帶的傷害。
在耐力性運動專案,熱身運動可以加速「再生氣(second wind)」的出現。
熱身運動可以改善肌肉的粘滯性。
血紅素和肌蛋白結合和釋放氧的能力增強。
代謝過程改善。
血管壁阻力減少。
神經感覺受納器的敏感度和神經傳導速度可因體溫適當地提升而獲得改善。
體溫上升,可以刺激血管擴張,使活動部位的區域性血流增加;血液的流速和流量隨肌肉溫度上升而增加,能源的供輸和代謝物的排除,因而改善。
中伏天又稱什麼 此節氣可以開展什麼活動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一段時間。雖然炎熱的天氣我們躲不過,但是在這個時間段,可以留下很多有趣的回憶。夏天最常見的就是和老朋友在路邊吃一些燒烤,簡單的聊一聊,度過自己快樂而溫馨的日子。其實,在中伏天的時候,有很多活動等著我們去做。
中伏天又稱這個
中伏天還有一個說法。農曆的七月初六日庚申日,這一天就是中伏。具體的時間為:初伏,7月16日到2021年7月25日,共10天。中伏,2022年7月26日到2022年8月14日,共20天。末伏,2022年8月15日到2022年8月24日,共10天。這幾天很燥熱。
今天可以開展醫生科普活動
醫生可以科普一些養生知識,在今天效果會十分好。醫師首先從“三伏天”的時間、特點展開,深入淺出地把“三伏天”的概念告訴大家,給居民普及了“三伏天”的飲食和保健知識。醫師還運用舉例、圖片解說等方式生動地講解了“三伏天”會引起的健康問題,例如中暑、腸胃不適等。醫師表示,“三伏天”天氣酷熱,儘量不要飲用冰水和涼的食物,為把體內寒氣排出,儘量堅持在伏天喝熱水。在飲食方面注意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菸。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在講座過程中,醫師不時與社群居民進行互動,併為居民貼“三伏貼”,講解了夏季常用穴位的按摩與功效。這個活動參與人群很多。
今天可以開展三伏貼推廣
這個時候,要多注意養生。“三伏貼”並不是單一的治療方式,在醫院的針灸推拿科,針灸、艾灸、拔罐等多種非藥物治療方式齊全。並且,還特別推出了“三九貼”,即在冬季的三九天進行敷貼。祖國醫學認為“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三九既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後的三個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冬季用藥物敷貼穴位不僅能鞏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貼的效果,還能控制疾病的發作,達到冬夏皆治,使患者獲得更理想的療效。夏季這個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小年又稱"祭灶節" 供獻甜品討好灶王爺
祭灶王爺
明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我國傳統的“祭灶節”,在古代其地位僅次於中秋節。南京民俗專家王湧堅說,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源於兩千多年前,祭拜灶王爺,祈求他上天跟玉皇大帝彙報時多說些好話,以求新年全家平安。如今儀式和祭品早已不如當年繁複豐盛了,但人們這天要回家吃團圓飯。“祭灶節”又被叫作“小年”,它是春節的序曲。
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裡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的生活起居、善惡行徑,待到每年臘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至灶王之手。因此,灶王被稱為“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每年臘月二十三,舉行祭灶的儀式,稱為“祭灶節”。為了讓灶王多說好話,民間在這一天要舉行祭灶和送灶的儀式。祭灶所用的供品各不同,但突出甜和粘,如麥芽糖、棗、柿餅、糯米餅、棗糕等。據說是讓灶王爺吃了嘴甜,也有說是粘住他的嘴,叫他上天不好說壞話。
祭灶的風俗由來已久。在古代社會,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會祭灶,但日子卻不同,反映了古代社會嚴重的階級差別。王湧堅說,官家臘月二十三祭灶,而平民百姓只可以臘月二十四祭灶。所以有“祀灶有軍三、民四之別”,這裡的軍家是指功臣的後裔,故有“只許軍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謠。
祭灶歷代相沿成習,不過其寓意逐漸發生了改變。民國人潘宗鼎在《金陵歲時記》中寫道:“灶糖,惟吾鄉始有,其式如元寶。以芝麻和糖,焙焦之為金,以麥芽糖揉之為銀,供祀灶神,祝家富也。”可見,如今的祭灶節更多注入了祈福的寓意。
如今,城市人家裡都沒有了灶臺,以煤氣灶取代,祭灶儀式簡化成了貼一張灶王爺的新畫像,擺放一些供品。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這天很多家庭習慣吃頓團圓飯。一番儀式後,算是送走“灶神”了,便輪到祭拜祖宗。過了祭灶節,人們正式進入忙年狀態,正如民謠所唱:“二十三,辭灶天;二十四,拉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兒滿街走。”
端午又稱岳母節 女婿送蛋習俗延續至今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我國民間,每到端午節女婿們都要給岳母送節禮,俗稱“送端陽”,端午節又被稱為“岳母節”。
俗話說“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歡喜”,不過,女婿們還是得小心翼翼。端午節這天女婿們都要孝敬岳母,據《通城縣誌》記載:“五月五日親故以角黍、醃蛋相饋遺。”給岳母“送端陽”節禮以表達感激之意,其中鹹 ...
中伏還叫什麼 三伏天的中伏又稱什麼
中伏還叫什麼 三伏天的中伏又稱什麼
中伏又叫二伏,通常也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三伏的第二伏。也稱二伏。通常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唐 皎然《五言奉和陸使君長源水堂納涼》:“六月正中伏,水軒氣常悽。”
宋 惠洪 《夏日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傳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 ...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天中節 端午節也叫天中節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天中節 端午節也叫天中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這是因為端午節恰在夏至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的時候,因此端午節又叫天中節。
端午節又稱浴蘭節
古人非常重視五月五日的洗浴,據梁宗鑲《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蘭是一種香草,生 ...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七夕節還叫什麼名字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重陽節又稱什麼節日 重陽節的別稱
重陽節又稱什麼節日 重陽節的別稱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女兒節、登高節、祭祖節、茱萸節、九九重陽、曬秋節、老人節等。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時民間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1、重九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全部)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全部)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等。
粽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