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不像父親,子女不像子女,意指父親對自己的子女沒有敬到父親的職責,子女對父母亦沒敬到子女的應敬的義務;
出自《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於孔,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出自《太史公自序》:“夫不通禮儀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解釋為,如不明瞭禮義的要旨,就會弄到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君不像君,就會被臣下干犯,臣不像臣就會被誅殺,父不像父就會昏聵無道,子不像子就會忤逆不孝。這四種惡行,是天下最大的罪過。
意思:教育學生不嚴格要求,這是父親的過錯。
原文:”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它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兒子不許討論父親的過錯,女兒梳妝打扮不能僭越母親。
完整的句子是: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過。
出自《禮記》。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 ...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出自《論語·顏淵》。
2、原文: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
1、不獨子其子的子釋義:撫養。出自《大道之行也》。
2、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 ...
1、意思是:戰國時縱橫家分化、拉攏的遊說策略。後泛指分化、拉攏。
2、出處:春秋時期 鬼谷子《鬼谷子·捭闔》。
3、原文: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4、譯文: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開放和封閉都是為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面發生變 ...
不獨子其子的子是撫養的意思。出自《禮記》。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 ...
“孺子含辛隱忍不嗔”釋義:小孩子心裡生氣,但是忍著不說話。
孺子:一指幼兒,兒童。二指天子,諸侯,世卿的繼承人。
含辛:經受艱辛困苦,比喻千辛萬苦。
隱忍:將事情藏於內心,強力剋制忍耐。
不嗔:指不仇恨,不記恨。
傳說宋朝時期,人們修養佛性往往一開始就進駐山林,踏著荊棘與蛇蟲,在霜雪中 ...
意思: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
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賞析:這是丘吾子說給孔子的話,旨在宣揚儒家的孝道。此話是從反面來告誡孝子們,說明行孝道要及時,要趁著父母健在的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