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句出自清代詩人袁枚的《所見》。
2、原文
《所見》
作者:袁枚 年代:清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2、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麼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林都被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隻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到手呢!
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裡,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吧。 很棒的哦
1、此句出自袁枚的《所見》一詩。
2、《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所見》是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本詩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1、牧童騎黃牛此句出自袁枚的《所見》一詩。
2、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
3、袁枚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調江蘇,先後於溧水、江寧、江浦、沭陽共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聲望,但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乾隆十四年(1749年),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嘉慶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4、袁枚倡導“性靈說”,主張詩文審美創作應該抒寫性靈,要寫出詩人的個性,表現其個人生活遭際中的真情實感,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隨園詩話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1、原文: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3、作者: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 ...
1、是清代文學家袁枚《所見》。
2、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
歌聲振林樾。意思: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出自清代詩人袁枚得《所見》。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
1、最佳答案: 此句出自袁枚的《所見》一詩。
2、原文: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3、《所見》是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本詩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4、袁枚(公元1716年一公元1797年),字子才,號簡齋, ...
1、牧童騎黃牛的下一句 :歌聲振林樾。
2、《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釋義: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
1、清明
【作者】杜牧 【朝代】唐譯文對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譯文 註釋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
中山路是廈門百年老街,那裡的騎樓獨具廈門文化特色,是外地遊客瞭解廈門的一扇視窗。近日,有讀者向記者反映,不少騎樓的“臉面”遭商家和廣告破壞。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記者調查]騎樓外立面遭破壞
昨日,記者來到中山路步行街,從輪渡方面開始“逛”起,只見一家天長地久婚紗攝影位於騎樓的一角,商家把二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