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自動識別中心Auto-ID,提出萬物皆可透過網路互聯,闡明瞭物聯網的基本含義。早期的物聯網是依託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物流網路,隨著技術和應用內的發展,物聯網的內涵已經發容生了較大變化。
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自動識別中心Auto-ID,提出萬物皆可透過網路互聯,闡明瞭物聯網的基本含義。早期的物聯網是依託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物流網路,隨著技術和應用內的發展,物聯網的內涵已經發容生了較大變化。
2005年11月27日,國際電信聯盟在突尼西亞舉行的資訊社會峰會上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資訊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物件實現互聯互通的網路。它具有普通物件裝置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慧化3個重要特徵。
物聯網是指將無處不在的末端裝置和設施,透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路連線物聯網域名實現互聯互通、應用大整合以及基於雲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專網或網際網路環境下,採用適當的資訊保安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線上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排程指揮、預案管理、遠端控制、安全防範、遠端維保、線上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援、領導桌面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一體化管理。
周以真。計算思維是美國卡內基大學的周以真教授於2006年3月首次提出的一種理論。周以真認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去求解問題、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行為的,它涵蓋了計算機科學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後來國際教育技術協會和計算機科學教師協會於2011年給計算思維做了一個可操作性的定義,即計算思維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
該過程包括以下特點:
1、制定問題,並能夠利用計算機和其他工具來幫助解決該問題。
2、要符合邏輯地組織和分析資料。
3、透過抽象,如模型、模擬等,再現資料。
4、透過演算法思想(一系列有序的步驟),支援自動化的解決方案。
5、分析可能的解決方案,找到最有效的方案,並且有效結合這些步驟和資源。
6、將該問題的求解過程進行推廣並移植到更廣泛的問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