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指衣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出自酈道元《山峽》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裳”指衣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出自酈道元《山峽》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基本解釋:仙人的衣服。仙人以云為衣,故稱。
詳細解釋:晉郭璞 《山海經圖贊·太華山》:“其誰遊之,龍駕雲裳。” 宋韓淲 《江城子·德久同醉子似出新置佐酒》詞:“天孫應為織雲裳。試宮妝,問 劉郎 。” 清譚嗣同 《別意》詩:“何以壓輕裝,鮫綃縫雲裳。”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意思是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本句出自《秦風·無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禦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
《秦風·無衣》原文如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
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你在一起。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