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獨具神韻的山東八角鼓

獨具神韻的山東八角鼓

  八角鼓原是滿族最具有特色的民間樂器,隨著清軍入主中原,這一特殊的樂器也在中原大地流傳開來,透過民族融合,使得山東文化裡的八角鼓除了滿族特色更添加了漢族獨特表演技藝,同時因為一俗曲小唱為主更容易為大眾接受。

  八角鼓,又名八旗鼓,因伴奏樂器八角鼓而得名。最初八角鼓是滿清軍營中的“軍歌”,盛行於滿清貴族中,後漸漸形成一種說唱藝術形式。音樂結構為曲牌聯綴體。約於清乾隆年間傳入民間,得到廣泛傳播。

  八角鼓傳入山東約在清乾、嘉年間,在長期的傳唱過程中,逐漸成為富於山東地方特色的曲種。八角鼓在山東最早記載,見諸清嘉慶年間濟南華廣生所輯《白雪遺音》一書。此書中記錄了流行俗曲說唱形式數十種,內輯八角鼓唱詞49段。有些與今存八角鼓唱詞基本相同,可見八角鼓在山東流傳之久遠。

  八角鼓傳入山東有三條途徑:一是沿京杭大運河傳入聊城、濟寧等水路碼頭重鎮。第二條途徑,是由在京為官的山東籍官吏還鄉帶回。第三條途徑,則是進駐山東的八旗軍營帶入。青州的八角鼓即是如此。

  八角鼓得以在山東各地流行,與山東俗曲小唱盛行及其悠久歷史有密切關係。宋元散曲、諸宮調,明代俗曲、時調都曾在山東盛行。至清代,聯綴各種小曲演唱故事的曲藝形式,在山東各地普遍存在。淄博有俚曲,臨清有時調,濟寧有平調、嶺兒調,曹州有山東琴書的前身“小曲子”(也稱“琴箏清曲”)。八角鼓和它們一樣,也是以聯綴各種俗曲小唱為主要音樂形式,所以它能很容易為山東人接受。

  八角鼓在山東雖然流傳較廣,但因多數為自娛性演出,影響面較小。除聊城、濟寧外,各地八角鼓無橫向交流關係。在封閉式的傳唱過程中,逐漸由“京口”演唱而變為以各地方言演唱,並受當地姊妹藝術的影響出現種種變異。因此,山東各地的八角鼓,演唱上呈現出不同的個性色彩。

  八角鼓傳入山東之初,首先傳唱於官僚、士紳、文人、巨賈之中,至清末才逐漸傳入市民、手藝人等平民百姓之中。其演出也沒有正式組織,多系愛好者自發結合。

  八角鼓演唱形式,以坐唱為主。多為一彈一唱,也可數人聯唱。主要伴奏樂器為三絃。演出人數多時,可增加四胡、月琴、揚琴、墜琴、琵琶等。擊節樂器以八角鼓為主,有時也加入小鈸、玉子、碟子等。

  八角鼓曲(書)目比較豐富,已蒐集到的抄本即達300餘篇。大部分曲目為各路八角鼓所共有,只是流傳中逐漸遺失,存留多寡各不相同。八角鼓的曲(書)目,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抒情為主的短小唱段。此類曲目文學水平較高,多為文人寫作,詞句文雅,重情趣,格式嚴謹。

  另一類是有故事情節的書段。此類為八角鼓演唱內容的主體,取材廣泛,故事性較強。有取材於民間故事,取材於民間生活的曲目曲詞俚俗,富於生活氣息,大量方言及民俗情節的加入,使得曲目極富地方特色,最具代表性。八角鼓一般均無長篇書目,唯萊陽八角鼓藝人董岐山編創了《萊蕪縣》一部。

  山東八角鼓音樂為曲牌聯綴體結構,使用的曲牌總數,據藝人講可達300餘支。但大都在傳唱中遺失。從現存的90餘支曲牌來看,多數是明、清以來流行的時調小曲,以及少量民歌和來自姊妹藝術的曲調。

  山東八角鼓傳來之初皆用北京語音演唱,後逐漸改為方言,但仍殘留京音演唱的痕跡,而青州八旗營後裔演唱則仍用京口。音樂上,因其封閉式的傳唱,也基本保留了原始曲調。因此山東各地八角鼓各分支間,雖很少交流,甚至是絕無往來,但同名曲牌的曲調卻基本相同。僅為適應各地方言語調,在旋律進行及裝飾音上小有變化罷了。

  山東八角鼓曲牌聯綴較有規律,一般有三種格式。一是僅用(鼓子頭)、(鼓子尾)演唱的單曲結構,多用於較短小抒情曲目,在八角鼓所使用的數百支曲牌中,只有這兩支是八角鼓所獨有,可謂八角鼓典型音樂代表。

  二是小套格式。聯綴方式如:鼓子頭→陰陽句→羅江怨(或剪剪花、玉蛾郎等慢曲牌)→鼓子尾。此套路適合演唱數十句以下的小曲目,也是藝人們填詞創作最常用的一種套路。這種套路形式,可以使短小的唱段,仍能保持起承轉合的完整音樂形態。

  三是用於長段書的套路。其聯綴曲牌一般為十餘支,某一曲牌可能重複使用多次,而且曲牌的變體增多。除在開頭結尾固定使用(鼓子頭)、(鼓子尾)外,其他曲牌的聯綴比較自由,曲牌會出現“加垛”、“樓上樓”、“破曲”等各種變化。各曲牌大都以“過門”相連線。

八旗子弟與京城八角鼓

  八角鼓的流行

  在北京傳統戲曲長河中,八角鼓是與岔曲、京韻大鼓和單絃等京味藝術齊名的民間藝術,但近十幾年來,由於受現代藝術的衝擊,民間曲藝式微,加之後繼人才匱乏,瞭解和喜愛這門藝術的觀眾越來越少。

  “ 八角鼓,響叮噹,八面大旗插四方。大旗下,兵成行,我的愛根在正黃。黃盔黃甲黃戰袍,黃鞍黃馬黃鈴鐺。……”

  這是一首名叫《接愛根》的滿族情歌,它描寫清代滿族八旗子弟保衛祖國疆土英勇打敗羅剎 (即沙俄),妻子喜迎丈夫凱旋而歸時所唱的歌曲。八角鼓是滿族最有特色的民間樂器。據傳說,初期的八角鼓,是古代滿族人民用於自娛的一種伴奏樂器。亦說它是由滿族八旗的八位首領各獻一塊最好的木料鑲嵌而成,它的八個邊象徵著滿族八旗的團結。八木相拼而得八角,所以叫作八角鼓。

  八角鼓是乾隆中葉,由北京的八旗子弟所創,它吸取漢族弋腔曲調,形成了以歌功頌聖為主的演唱形式。由於帝王提倡,文人介入,提高了它的社會地位和藝術品位,在宮廷府第傳唱,盛極一時。道光時期岔曲走向社會,形成雅俗共賞的風格,是滿漢民族融合的歷史文化見證。

  史料載,遠在關外遊牧時期滿族即有持八角鼓自歌自娛的風習。滿族入關時,軍中即有以滿語演唱的八角鼓軍歌。

  乾隆初年,京城的八旗子弟在傳統俗曲的基礎上,創造了以漢文寫作,按漢語押尾韻的子弟書,同一時期,八旗子弟演唱八角鼓中除單唱岔曲還有以岔曲為頭尾,吸收了許多曲牌的聯曲等。包含了已經北京化了的各地俗曲。

  當時,出征的將士凱旋而歸,奉諭領取內務府頒發的“龍票”,在旗營內外編演“得勝歌詞”,實際上是從軍中掀起了宣傳皇帝武功的群眾文化潮。八角鼓像一陣風,從京郊刮到內城,從旗營影響到皇都的上層社會,一時間,成了京城生活的重要內容。

  而作為伴奏樂器的八角鼓其形制也就有了政治性的規定和解釋,如八角象徵八旗;下垂的兩股長穗象徵麥秀雙穗,五穀豐登;無把寓意永罷干戈等,後來“八角鼓”還成了以岔曲為主的一系列演唱形式的總稱。

  在皇帝王公提倡下,文臣們很快寫出歌頌皇恩,祝賀喜慶的吉祥段子,以及四季節令,風花雪月,漁樵耕讀,改編古詩文和戲曲小說的岔曲,宮中應承之作是岔曲的第二個源頭。

  同治光緒年間,“慈禧後尤嗜‘八角鼓’曲詞,曾命內務府掌儀司批選旗籍子弟擅長此道者,入宮授太監演唱”。宮廷的典制,左右著京城風氣,一是提高了岔曲的文學地位,吸引了一批滿族的文人雅士,參與八角鼓岔曲的創作演唱。二是提高了岔曲的社會地位。

  八角鼓的演奏

  演奏時,將鼓面豎置,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伸在鼓框內,無名指、小指託鼓,右手各指 彈擊鼓面而發音,音色清脆,優美動聽。演奏技巧豐富,過去有“撾鼓十法”“擊鼓五法”之說,現在常用的有坐、彈、墊、輪、搓、磕、分彈、簸等。民間有口訣曰:“懷中抱月 不許偏,四平八穩忌聳肩。搖鼓腕抖臂別動,打墊輪搓應合弦。”演唱中只用坐法,每拍一響,簸(搖)法常用於曲調的託腔部分,彈、墊、輪、搓、磕等技法用在岔曲和音樂的前奏、 間奏部分。並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彈擊鼓皮的背面。尤其是彈擊鼓面與搖震鼓身相結合發出的音響,更具特色。

打擊樂器:八角鼓

  八角鼓

  八角鼓是滿族、白族、漢族等族打擊樂器。明代已開始流傳於北京。滿族、白族、漢族拍擊膜鳴樂器。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和雲南省大理、劍川等地。

  古時滿族人用於自娛的一種拍擊膜鳴樂器,因鼓身有八個角而得名,又稱單鼓。鼓體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當時清朝的八旗。鼓框用八塊烏木、紫檀木、紅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一說是八旗首領各獻一塊最好的木料嵌拼而成。七面框邊內各嵌兩至三枚小銅鈸,一面嵌釘柱綴鼓穗,寓意五穀豐登。八角鼓明代中葉以後開始流傳北京。除滿族、漢族使用外,還流傳於雲南省大理、劍川等白族人民聚居地區。白族八角鼓又稱金錢鼓,有八角和六角形兩種。演奏時,左手舉鼓,右手掌擊,用於民間歌舞伴奏。

  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中記載:“劉雄八角鼓絕:劉初善擊鼓,輕重疾徐,隨人意作聲,或以雜絲竹管絃之間,節奏曲合,更能助其清響雲”。當時的八角鼓演奏技藝水平很高,劉雄被譽為都城八絕之一。隨著1644年清王朝在北京定都,大批滿人入關,在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5年),八角鼓已作為鼓書、單絃等曲藝的伴奏樂器,並有專業藝人演唱,曾盛行於宮廷和北京、天津、東北各地。清代中葉,北京的八角鼓曲種沿運河南下傳入山東,在聊城、臨清、濟寧等地,又演變成為“山東八角鼓”。發展八角鼓盛行於清代的曲藝曲種。以演唱者所用的擊節樂器八角鼓而得名。


八角,滿族的戲曲藝術形式

  八角鼓是滿族的一種民間樂器,因為鼓的形狀是八角形的,所以它才被叫做八角鼓,演奏方式也比較簡單,通常以敲擊和手搓鼓面為主。   那麼,滿族文化中的八角鼓是如何發展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八角鼓的由來   關於八角鼓的由來,傳說它形似八角,此以象徵著滿族“八旗”,“八旗”是滿族駐防軍營中的一種稱謂,它 ...

山東曲藝之

  山東大鼓(網路)   山東曲藝歷史悠久,遺產豐富,享有書山曲海之美譽,為全國民間說唱藝術較為興盛發達的省份之一。在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曲藝中的鼓就有山東大鼓、膠東大鼓、山東八角鼓、山東漁鼓、東路大鼓、西河大鼓(含陽信木板大鼓)等。   山東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 相傳形成於明代末期,已有350多年 ...

獨具成熟特色的山東淄博陶瓷文化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度,在中國有著許多歷史悠久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淄博陶瓷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往今來的歷史長河中淄博陶瓷技藝變得更加的突飛猛進,人們不斷的改善將陶瓷文化變得更加的精美。下面的山東文化為您帶來獨具成熟特色的山東淄博陶瓷文化,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歷史悠久的淄博陶瓷,在美術 ...

神農架打喪的百代民風

  打喪鼓是神農架的百代民風。其起源悠久,以至於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源於莊子妻死,鼓盆而歌;有人說秦始皇修長城,因死人太多,終於聰明地化悲哀為狂歡;有人說源於唐自蓮和尚喪妣,擊鼓以悼亡,還有一種平實可信的說法,謂打喪源自楚俗,因怕野獸糟蹋死者的屍骨,故而點起篝火,集眾敲鼓動歌唱,徹底達旦。   打喪鼓在神 ...

各地春節習俗——山東

  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裡。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裡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 ...

山東春節有哪些習俗?

  你瞭解山東春節習俗嗎啊?山東春節習俗有什麼特點?山東春節有哪些習俗?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山東春節習俗。   山東春節習俗之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裡。臘八 ...

山東啟動扶持千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

  山東省“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啟動儀式23日在濟南舉行,同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62名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啟動。組織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橫向交流活動,切磋技藝和交流傳承經驗,提高代表性傳承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傳承責任意識和保護傳承能力。當日啟動儀式上,舉行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