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王允是唐朝哪個皇帝時的宰相

王允是唐朝哪個皇帝時的宰相

  王允是東漢末年司徒,當時的皇帝是漢獻帝劉協。

  王允生於137年,死於192年,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東漢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歲就開始任公職,壯年時任豫州刺史。因為在和中常侍張讓的鬥爭中失敗,王允被迫去官隱居,在中平六年,何進掌權之後重新出仕,歷任從事中郎和河南尹。在何進被宦官誅殺,董卓掌權時,他已經代替楊彪成為了司徒兼尚書令。身為地方官勤政愛民,由於朝廷腐敗而被迫在此為官,從而密謀刺殺董卓。董卓死後,王允與呂布共執朝政,但是董卓餘黨李傕與郭汜等率軍攻破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處死,時年56歲。

王莽篡漢時是哪個皇帝

  王莽篡漢時是漢平帝時期。

  劉衎,即漢平帝,公元前1年至公元6年在位。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親是衛姬,漢平帝是西漢第十四位皇帝。漢哀帝於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病死後,王莽為便於弄權,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於當年七月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劉衎病逝,終年14歲,廟號元宗,諡號孝平皇帝,葬於康陵。漢平帝死後,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為“攝皇帝”。

王安石變法時的皇帝是

  簡介:熙寧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提出當務之急在於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神宗贊同。為指導變法的實施,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由王安石和陳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委任呂惠卿承擔條例司的日常事務,派遣提舉官四十多人,頒行新法。熙寧三年,王安石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熙寧四年,頒佈改革科舉制度法令,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同年秋,實行太學三舍法制度。

  宋神宗趙頊,初名趙仲針,宋英宗趙曙長子,生母宣仁聖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生於濮安懿王宮邸睦親宅。治平元年,趙頊進封潁王。治平三年十二月,趙頊被立為皇太子。治平四年正月繼位。


李顯唐朝皇帝的魯是誰

  李靈夔人物簡介:贏姓李氏,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十九子,與十一子李元嘉同為宇文昭儀之子。少有美譽,善音律,好學問,工草隸。貞觀五年,冊封魏王。十年,改封燕王,賜實封八百戶,授幽州都督。十四年,改封魯王,授兗州都督。二十三年,加實封滿千戶。永徽六年,轉隆州刺史,後歷絳、滑、定等州刺史,太子太師。垂拱元年,授 ...

唐朝中興是哪位皇帝在位

  即唐憲宗,於805年至820年在位,初名李淳,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長子,早年被封為廣陵郡王。805年,被立為太子,改名為李純,於同年八月即位。李純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820年, ...

安石任參知政事宰相是誰

  王珪字禹玉,成都華陽人。 王珪是宋神宗熙寧年間宰相,著名的詩詞家、文學家。 弱歲奇警,出語驚人。仁宗慶曆二年舉進士甲科,為翰林學士。 嘉佑七年宋仁宗宴寶文閣作飛白書,命王珪誠歲月姓名,分賜侍臣,歐陽修得雙幅大書,王珪夾題八字雲:“嘉佑御禮賜歐陽修。”仍於絹尾書翰林學士臣王珪奉聖旨題。 神宗時任同中書門下平 ...

朗與一樣嗎

  王朗與王允不一樣。   王朗,本名王嚴 ,字景興,東海郯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王朗學識淵博,與其子王肅都為經學大家。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人,東漢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歲就開始任公職,壯年時任豫州刺史。因為 ...

大明宮哪個殿是唐朝皇帝的住所

  紫宸殿,唐高宗以後,皇帝多居住在這裡。   宣政殿之後有紫宸門,門內有紫宸殿,為寢區主殿。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寢殿區。紫宸殿為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間的一般議事,多在此殿,故也稱天子便殿。如不計入內苑 ...

比貂蟬大多少歲啊

  截止2018年3月6日的歷史文化研究中,我國較為知名的王允與貂蟬,二者年齡差暫時不可考。這是因為貂蟬的出生年月暫時無法確定導致的。   王允,出生於公元137年,卒於公元192年,字子師,東漢末年大臣,歷任從事中郎與河南尹。貂蟬,甘肅臨洮人,是民間傳說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具體出生年月暫 ...

唐朝皇帝順序

  1、唐朝(618—907年),有21位皇帝。   2、順序為: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 -- 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