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並未留下著作,這是心學的宗旨造成的。心學主要講實踐,王守仁本人也是十分反對儒者只會坐家裡做學問著論文這種行為。就如孔子,較顯正規的著作也僅《春秋》,但王守仁在歷史方面很欠缺,他歷史學的並不好所以也就寫不出類似《春秋》的著作。孔子的學生編撰了《論語》,而王守仁的弟子也為他編撰了《傳習錄》,此書寫的是王守仁生前的一些論斷和他對朝廷的上書以及家書的彙編,為文言文,並不易懂,初學心學者,建議研讀《王陽明大傳》,較為易懂。
王守仁並未留下著作,這是心學的宗旨造成的。心學主要講實踐,王守仁本人也是十分反對儒者只會坐家裡做學問著論文這種行為。就如孔子,較顯正規的著作也僅《春秋》,但王守仁在歷史方面很欠缺,他歷史學的並不好所以也就寫不出類似《春秋》的著作。孔子的學生編撰了《論語》,而王守仁的弟子也為他編撰了《傳習錄》,此書寫的是王守仁生前的一些論斷和他對朝廷的上書以及家書的彙編,為文言文,並不易懂,初學心學者,建議研讀《王陽明大傳》,較為易懂。
《王陽明全集》:是研究王陽明心學思想及王陽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個性、最具爭議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一部現代人成功修身、強大個人內心的勵志作品。
《傳習錄》:是哲學著作,作者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理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此書記載了他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詞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
《古文觀止》:中收錄有王守仁的名篇《瘞旅文》、《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早年作詩刻意求工整,晚年融會哲理。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王守仁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