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思想:
1、詩的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關東西相距數千裡,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
2、這首詩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繫,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3、表達了詩人感嘆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
1、從軍行七首·其四,作者: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家鄉。
作者簡介: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官至秘書省校書郎。
作品原文: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的綿延雲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城池遙望著玉門關。身經百戰,黃沙穿破了鐵甲,不攻破樓蘭城堅決不回家。
1、原文: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2、譯文:
琵琶起舞呵,換了一曲又一曲,
曲曲不離萬里關山離別情。
彈不盡的邊愁呵,令人心緒亂,
一輪高高的秋月,正照耀著邊城。 ...
1、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 ...
《從軍行七首(其五)》是一首邊塞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原文: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這組詩以內容相關的七首詩形成連章,反映了複雜豐富的邊塞生活。
...
王昌齡的《從軍行》共7首,描寫了士子從戎,征戰邊疆的過程和心情。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的胸襟。
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本詩一共七篇,作者透過描寫邊塞的人,景表達自己遠在邊塞的思鄉之情和內心崇高的愛國精神,對戰士們的讚美。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 ...
1、《從軍行七首·其四》作者:唐代王昌齡,全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
1、從軍行王昌齡翻譯如下: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全文賞析如下: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 ...
全詩: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