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昌齡 (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2、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3、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1、王昌齡 (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2、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3、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1、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19世紀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但是當時由英國統治)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
2、《道林·格雷的畫像》是英國戲劇家、小說家奧斯卡·王爾德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該作於1890年7月美國《利平考特》雜誌上開始連載,並於次年出版單行本。
3、作品主要講述道林·格雷是一名長在倫敦的貴族少年,相貌極其俊美,並且心地善良。道林見了畫家霍爾沃德為他所作的畫像,發現了自己驚人的美,在畫家朋友亨利勳爵的蠱惑下,他向畫像許下心願: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歲月的滄桑和少年的罪惡都由畫像承擔。道林剛開始時不以為然,但當他玩弄一個女演員的感情致使她自殺之後,發現畫像中的道林發生了邪惡的變化。恐懼的道林沒有剋制,反而更加放縱自己的慾望。道林美貌依舊,畫像卻一日日變得醜陋不堪。十八年後,基於對畫家作品的憎惡以及對自己丑陋靈魂的厭惡,道林謀殺了畫家霍爾沃德。之後,那位女演員的弟弟前來尋仇,被道林巧言欺騙,最終死於非命。正是女演員弟弟的死亡喚醒了道林的良知,他舉刀向醜陋的畫像刺去,結果自己離奇死亡。他的面容變得醜惡蒼老,而畫像卻年輕如初。
4、《莎樂美》是英國唯美主義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於1893年創作的戲劇。該作品主要講述了莎樂美聽從母親希羅底的指使,在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約翰的頭顱為獎賞。王爾德的《莎樂美》雖然是採用了《聖經》中莎樂美故事的框架,但是作者徹底改變了故事的原意,融入了自己的唯美主義敘事手法,表達愛與美、愛與罪”的唯美理念。
5、王爾德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對傳統詩歌思想實踐的叛逆與革新,詩歌《裡丁監獄歌謠》則是最好的體現。《裡丁監獄之歌》由王爾德1897年出獄後開始創作並於1898年完成,是他生前最後一篇詩歌鉅著。全詩共分六個部分,總共660行,六行一個詩節,其中他一改傳統敘述詩行,表達了其他監獄者的情感,尤其描述了罪惡大學、道德淪喪以及監獄體制的非人虐待。這首詩歌是為紀念一位皇家衛隊士兵因謀殺妻子而將被絞死的情境而作。在這首詩歌中,他儘量選用能夠更好表達自己思想的詞彙,看似有感而發、即興而作,實則包含對整個社會的審視和評判,這與他兩年的牢獄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整首詩歌中, 他恰當地運用重複的修辭手段、細微的音節變化。在第443和444行,“憂懼大踏步走在我們前面; 恐怖躡著腳跟在我們後邊”,這愈發加重了恐怖的氛圍,令人毛骨悚然。這首詩歌逼真的情境描寫使讀者感同身受,真正達到了唯美的目的。
王昌齡,別名王少伯,唐朝人,河東晉陽人,著名詩人,政治家。
代表作品:《出塞》、《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長信宮詞》等。
作品風格:語言精煉、意味渾厚。
專長:擅於邊塞軍旅、閨怨、宮怨、送別。
王昌齡生平簡介:
1、開元十年王昌齡西北之行,和同時代不少有抱負的文人一樣,也是旨在進入軍幕,投筆從戎,以謀仕進之路,但他並沒有得到良好的機遇;
2、開元十五年,而立之年的王昌齡進士及第,擔任秘書省校書郎;
3、開元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