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遠遠看來,山的顏色依舊清晰;
水: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流水聲;
花;春天過去了,花兒還沒有凋謝;
鳥;即使人來了,鳥兒也不驚飛。
《畫》:為初唐詩人王維所做的一首五言絕句。全詩表達了詩人對畫中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對現實的憂傷。全詩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無窮,歷來為人傳誦。
《暮江吟》中描寫了殘陽、江水、露珠、新月這四種景物,作者透過對景物的描寫,創造出了和諧、寧靜的意境,整首詩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
快要落山的夕陽,霞光柔和的鋪在江水上,江面上一半碧綠,一半豔紅。
最可愛的景色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像一顆顆珍珠一般,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賞析
詩的第一句表明已是黃昏時刻,“鋪”證明現在“殘陽”已經貼近地平面了,這個字能夠更好地描繪出當時的景象。“半江瑟瑟半江紅”中作者抓住了景色的兩種顏色,將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詩的第三句是一句過渡句,使讀者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推移,引出最後一句。詩的最後一句寫出了秋夜的特點,對月的描寫則是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
《畫》詩中寫了山,水,花,鳥四種景物。《畫》是宋代佚名詩人(一說唐代王維或南宋川禪師)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描寫的是自然景物,讚歎的卻是一幅畫。
前兩句寫其山色分明,流水無聲;後兩句描述其花開四季,鳥不怕人。四句詩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鳥圖。全詩對仗工整,尤其是詩中多組反義詞的運用,使其節奏清晰,平仄分明,韻味十足,讀著琅琅上口。
山行這首詩一共描寫了四種景色分別是:石徑、人家、白雲、楓林。《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豪蕩思致。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 ...
山行詩中主要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四種景物。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豪蕩思致。
作者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並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交融在一起,情景互為一體 ...
春曉中寫了春天的鳥、風、雨、花等四種景物。
《春曉》這首詩寫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二句是說:天夜短,睡著後不知不覺中天已亮了,到處是鳥雀的啼鳴聲。這兩句詩抓住春晨到處鳥鳴雀躁的音響特徵,渲染出一種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二句,詩人在 ...
詩人登上黃鶴樓看到了夕陽、山、黃河、海等四種景物。作者登上鸛雀樓,眺望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聯想到時間的流逝,無際無窮,強烈地感覺到要想看得更遠,就必須登上更高一層樓;人生要有意義,就必須不斷地進取,最大限度的獲取成就。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一作朱斌詩)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 ...
1、選好觀察點:寫景物就是把觀察到的東西按一定的順序有重點的寫給人看,觀察點不同看到的情況不一樣,寫景選好觀察點是很不一樣的。
2、按一定的順序寫:按一定的順序寫景才能條理清楚。
3、按一定的範圍寫:寫景物時,視野所見,範圍可大可小不一定寫全,要確定範圍後再寫。
4、要抓住特點有重點的寫:寫景 ...
夕陽、山、黃河、海。作者登上鸛雀樓,眺望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聯想到時間的流逝,無際無窮,強烈地感覺到要想看得更遠,就必須登上更高一層樓;人生要有意義,就必須不斷地進取,最大限度的獲取成就。
《登鸛雀樓》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
原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
1、清泉
出自《山居秋螺》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智誠
出自《獻始興公》: “任智誠則矩”。
3、右賢
出自《送韋評事》: “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
4、君歌
出自《送張判官赴河西》 : “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
5、凌飛
出自《清如玉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