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珩琅山位於蕪湖縣紅楊鎮,距蕪湖市區僅25公里,距宣城市區約10公里,青弋江環繞而過,水陸交通便捷,作為人們節假休閒娛樂的場所,開發旅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2、珩琅山樹木蔥蘢,兩峰對峙,主峰下建有珩琅塔,塔旁建有寺院廊房,東邊建有白馬寺,南邊有梁武帝時建有興雲寺,寺旁有白雲池,池下是代明湖,象有仙人盤石。
3、珩琅山群山擁聚,綠數成蔭,景色怡人,冬暖夏涼,泉水叮咚悠揚,早在北宋英宗年代,珩琅佛教盛行,寺廟林立,每年有數萬計的遊客來此朝拜遊覽 。
1、珩琅山位於蕪湖縣紅楊鎮,距蕪湖市區僅25公里,距宣城市區約10公里,青弋江環繞而過,水陸交通便捷,作為人們節假休閒娛樂的場所,開發旅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2、珩琅山樹木蔥蘢,兩峰對峙,主峰下建有珩琅塔,塔旁建有寺院廊房,東邊建有白馬寺,南邊有梁武帝時建有興雲寺,寺旁有白雲池,池下是代明湖,象有仙人盤石。
3、珩琅山群山擁聚,綠數成蔭,景色怡人,冬暖夏涼,泉水叮咚悠揚,早在北宋英宗年代,珩琅佛教盛行,寺廟林立,每年有數萬計的遊客來此朝拜遊覽 。
邵陽琅山風景區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南部新寧縣境內,南距桂林142Km。在新寧縣汽車西站有一條崀山大道直接連著崀山北大門,公交車票價一元。崀山不僅有豐富的丹霞景觀,也有大自然珍貴的生物基因庫,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和銀杉及新寧毛崀等特殊物種。人文景觀主要有古遺蹟、古建築、古墓葬、石刻四種類型。
天平山。位於蘇州城西30公里處,海拔221米,素以紅楓、清泉、怪石這“三絕”而名聞遐邇。蘇州自古就有“天平十月看紅楓”的習俗。天平山麓楓林茫茫,其中有400多棵樹齡幾百年的古楓樹,高約30餘米,有兩人合抱之粗,枝幹挺拔,相傳是明代萬曆年間由范仲淹第十七世孫範允臨從福建移植來的,與江南楓樹不同。這種楓葉呈三角形,經霜的葉子不是一下子轉紅,而是先由青變黃、變橙、再變紫,故又稱“五色楓”。攀至半山的“望楓臺”觀楓,則是又一番奇景,那楓葉色彩變化往往是頂部先紅,由上至下,循序變化,遠望猶如一抹淡紅雲霞飄忽山上,氣象萬千,蔚為壯觀。
天平山這裡山巒起伏,林海蒼翠,鳥類繁多,是集革命遺址與旅遊風景區為一體的勝地。天平山佔地面積約 1332 萬平方米,北臨長江,東依花馬湖,南望幕阜山脈,地勢險要。在抗日戰爭時期,天平山曾是中共長江地委行署及鄂南軍區指揮部、中共鄂南中心縣委和鄂南、鄂大工委及政務委員會等黨、政、軍首腦機關駐地。曾被鄂豫邊區譽為“鄂南抗日橋頭堡”。王震、王首道、鄭位三、張體學……等革命領導幹部曾先後在這裡留下足跡或親自指揮過戰鬥。 1944 年 3 月,新四軍四團配合我地方武工隊與前來圍攻天平山的頑軍馬欽武、廖義華部 1000 多人展開激戰。經過一天一夜,馬、廖頑軍被徹底擊潰,我軍大獲全勝,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在天平山,鄂南抗日武裝和廣大革命群眾一起多次伏擊下山打擄之敵,打擊敵偽軍需車船,破壞敵交通、通訊設施。多次襲擊鐵山,碧石等日軍據點,攻克了雷山碉堡,使主力部隊來往於大江南北暢通無阻。在天平山周圍,有新四軍幹部、戰士、革命群眾100多人英勇犧牲,屍骨長眠天平山及鳳凰臺。
1995 年,天平山被中共鄂州市委、鄂州市人民政府確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天平山現已成立“抗日遺址管理處”,將計劃分期恢復和建設鄂南中心縣委舊址、鄂大工委舊址、鄂大政務委員會舊址 、新四軍營房舊址、張體學軍事指揮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碑、抗日烈士陵園、抗日紀念館、鄂南抗日橋頭堡紀念碑等革命基地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