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琵琶行中琵琶女進行了幾次演奏

琵琶行中琵琶女進行了幾次演奏

  三次演奏。寫琵琶女彈奏都用了側面描寫。《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

  此詩取材於現實,透過自身的所見所聞,運用了優美鮮明、有音樂感的語言,描寫了萍水相逢的琵琶女的淪落傷感,並由此聯想到自己被貶的命運,同病相憐,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沉感慨。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點

  1、作者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典型形象,琵琶女對自己的淒涼遭遇,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表示了積聚已久的憤懣之情,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琵琶女的身世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悲劇,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會中下層婦女,特別是歌女的不幸遭遇。

  2、“夢啼妝淚紅闌干”是對當時社會的強烈控訴。但是詩人筆下的琵琶女不但沒有認識到昔日賣笑承歡、醉生夢死的生活是一種被侮辱、被摧殘的痛苦生涯,相反還抱著炫耀、追戀、惋惜的態度。她只是悲嘆紅顏易老,繁華早逝,卻沒有從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覺醒。

  3、詩人也僅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個人的悲劇,卻沒有認識到這是社會的悲劇,更沒有揭示造成這種悲劇的社會根源,這說明作者的階級侷限性,他還不可能從本質上來認識和表現琵琶女的悲涼身世。

琵琶行中琵琶女3次演奏的句子

  琵琶行中琵琶女3次演奏的句子是:

  1、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2、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3、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琵琶行》中三次寫琵琶女彈奏都用了側面描寫:第一次“忽聞水上琵琶聲”,側面描寫的句子是主人忘歸客不發;第二次當“四弦一聲如裂帛”結束彈奏後,詩人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來進行側面描寫;最後一次“悽悽不似向前聲”,作者又用“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作側面描寫。


中國一共進行課程改革

  截止到2018年5月,共計進行了3次:   1、1977年“文革” 結束到1985年,課程權力高度集中於中央,課程幾乎完全由國家決定,地方和學校都沒有課程決策的權力,只能執行國家的決定。   2、1985年到1999年,實行九 年義務教育,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

清朝一共進行變法

  清朝一共進行了一次變法。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指1898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透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 ...

琵琶景物描寫的作用

  景物描寫側重於在故事發展的關鍵時刻用不同的方式展現統一的環境氣氛。   “楓葉荻花秋瑟瑟”,這開頭的第二句就已為全詩悲涼的情調定了弦。   詩中三處關於江月的描寫,“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月明江水寒”,前後映帶,使整個環境沉浸在迷濛的月色江水之中,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   “月”字 ...

琵琶如何烘托”慘”字的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悵惜別;霜葉衰草,秋風蕭瑟,更顯出荒涼寥落;沒有音樂助興,只能對飲悶酒,借酒澆愁,更反映出失意謫居的冷落寂寞。最後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間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形象說明詩人此時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樣無邊無際,此時的心緒就象江中破碎動盪的月影一樣零亂。以上這些描寫,為悲劇性的人物 ...

琵琶的古今異義

  古今異議是指同一個詞語,在古時候和現如今的意思不同。《琵琶行》中古今異議的詞語較多,部分如下:   1、明年:原句是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義為第二年,今義為今年的第二年。   2、因為:原句是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古義為副詞和動詞構成的兩個詞,今義表原因的連詞。   3、老大:原句是老大嫁作商人 ...

琵琶如何烘托”慘”字的

  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悵惜別;霜葉衰草,秋風蕭瑟,更顯出荒涼寥落;沒有音樂助興,只能對飲悶酒,借酒澆愁,更反映出失意謫居的冷落寂寞。最後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間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形象說明詩人此時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樣無邊無際,此時的心緒就象江中破碎動盪的月影一樣零亂。以上這些描寫,為悲劇性的人物 ...

琵琶的信手是什麼意思

  1、隨便一伸手就可以夠到、辦到,表示很隨意、很容易的意思。隨手。   2、《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   3、此詩透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