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讀作jǐn,表示美玉,如瑾瑕(瑾,美玉;瑕,有疵的玉。比喻美醜,優劣),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槿,讀作jǐn,本意是指開花時間只有一個白天的木本植物,即木槿,錦葵科,落葉灌木。出自五代張正見的《白頭吟》。
擴充套件資料:“槿”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木堇
漢字部件分解:木廿中王
筆順編號:123412212511121
筆順讀寫:橫豎撇捺橫豎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橫豎橫
瑾,讀作jǐn,表示美玉,如瑾瑕(瑾,美玉;瑕,有疵的玉。比喻美醜,優劣),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槿,讀作jǐn,本意是指開花時間只有一個白天的木本植物,即木槿,錦葵科,落葉灌木。出自五代張正見的《白頭吟》。
擴充套件資料:“槿”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木堇
漢字部件分解:木廿中王
筆順編號:123412212511121
筆順讀寫:橫豎撇捺橫豎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橫豎橫
四立八節是哪個節 四立和八節分別代表什麼
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四立具體含義: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
立夏: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立秋:表示秋天來臨,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
立冬:表示冬季開始,萬物自此閉藏。
八節具體含義:
上元:又叫元宵節,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清明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立夏節:含義同上四立含義。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冬至節: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除夕: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問號:問號是語氣語調的輔助符號工具,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後的停頓,用於疑問句、設問句和反問句結尾,疑問句末尾的停頓,用問號,反問句的末尾,也用問號,問號一般情況下不出現在一行之首,有反問、設問等用法;
感嘆號:為標點符號的一種,又稱驚歎號、歎號,用於句子結尾,表示驚訝,主要用在感嘆句的句末,表示強烈的感情,感嘆句是以抒發感情為主的句子,它所表示的感情有讚頌、喜悅、憤怒、嘆息、驚訝,傷悼,凡表達強烈感情的句子,句末都要用感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