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瓷器造型: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瓷器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明清瓷器鑑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首先要對歷代器物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掌握器形發展的總趨勢,春秋戰國的原始青花瓷,造型多仿青銅器,古樸剛勁;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發展;唐代瓷器則渾圓飽滿,顯出雍容華貴的氣質;宋代瓷器修長輕盈,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風格,器物高大,顯得厚重粗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點,器物造型秀麗古拙,給人以清新優美之感;清代則器形繁多,製作精巧。
2、看瓷器胎釉:
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製的瓷器,由於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鑑定的重要依據之一。鑑別胎質主要是觀察底足,無論任何時代器物,在底足邊緣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處,大多可以看出胎質特色。觀察釉質則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澤以及氣泡疏密等幾方面特徵。例如,福建建陽宋代建窯所生產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鐵成分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質堅緻。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窯生產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雖與建窯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黃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質粗松,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把窯口區分開來。
即使同一個時代,同一品種,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也會發現胎釉有不同之處,例如,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膩,釉麵肥潤,隱現桔皮狀的凹凸感,仔細觀察,釉中可見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產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語。
3、看瓷器工藝:
器物成型工藝不同,裝燒方法不同,燒成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徵,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鑑定中的重要依據之一。例如,宋代定窯瓷器採用覆燒工藝,燒成的器物口沿無釉,俗稱“芒口”;而宋代汝窯瓷器採用支釘支燒工藝,燒成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只留下極小的芝麻狀支釘痕跡,這些特徵,都應著重掌握。
4、看瓷器紋飾:
瓷器上的紋飾,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點。例如,元代瓷器的紋飾,佈局繁密,層次較多,少則二、三層,多則七、八層;而到了明代永樂時期,則趨於疏朗。再如,中國瓷器上裝飾常用的龍紋,各個時代各有變化,不盡相同。有的叱吒風雲,有的細軟疲沓;有的威武雄壯,有的老態龍鍾,這些,都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鑑定時的參考因素。
5、看瓷器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有的雖然採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於所含成分不同,或製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雖然這種不同有時是極其細微的,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例如,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進口青料,這種青花料含錳量較低,含鐵量較高,燒成後往往會在青花上出現黑疵斑點,這種自然形成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徵之一。而清代雍正時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準確地再現宣青風格,青花上的黑疵斑點是用筆觸多次點染而成,只要仔細觀察,就可發現人工留下的痕跡,與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瓷器款識:
款識是指刻、劃、印或寫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時代、窯口、製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明清瓷器鑑定的依據之一。不同的時代,書款的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窯瓷器,器底書“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型、筆法與康熙時不同,一看就知是後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識特徵來斷代和辨偽也是相當重要的。
1、民國瓷器鑑別造型特徵:民國時期的瓷器造型較多,常見的有燈籠瓶、觀音瓶、雙耳長頸瓶等陳設品和鈴杯、盤、碗等日用瓷及成套的餐具。
2、民國瓷器鑑別胎釉特徵:由於民國瓷制瓷已屬於現代,所以它的胎釉表現出現代瓷的風格:一般胎質洗白而輕,不甚堅緻;釉面潔白潤滑;繪畫細膩,色彩清淡,畫意奇幻,給人以玲瓏輕巧、工緻精麗的美感。
3、民國瓷器鑑別紋飾特徵:民國繪畫紋飾有山水、人物、七夕圖、漁樵耕讀、嬰戲、牡丹、海棠、月季、萱草、蘭花、靈芝、梅竹以及美人等。
4、民國瓷器鑑別款識特徵:民國瓷器款識多為紅彩楷書和篆書的居仁堂制。郭葆昌字世五,他是景德鎮御窯廠歷史上最後一任督陶官。郭世五督理景德鎮制瓷時,開始先燒居仁堂制款瓷。未帶洪憲年制款御瓷燒成,袁世凱便已倒臺。因此,凡有洪憲二字款的器物,都應看做贗品。
1、看瓷器造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瓷器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明清瓷器鑑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看瓷器胎釉。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製的瓷器,由於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鑑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3、看瓷器工藝。器物成型工藝不同,裝燒方法不同,燒成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徵,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鑑定中的重要依據之一。
4、看瓷器紋飾。瓷器上的紋飾,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點。
5、看瓷器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有的雖然採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於所含成分不同,或製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雖然這種不同有時是極其細微的,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
1、看瓷器造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瓷器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明清瓷器鑑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看瓷器胎釉。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製的瓷器,由於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明清瓷器鑑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3、看瓷器工藝 ...
明清瓷器底足鑑定是根據瓷器底足的特徵不同來完成的。
明代瓷器底足:大件器足,多為砂底,如永樂、宣德大盤均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圓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狀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為明顯。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內斂圈足、臥足、臺階式圈足、外傾內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淺圈足、刮削平足等。 ...
1、看器型。許多瓷器都是有時代特徵的,有其獨特的形狀、大小等風格特徵,各朝代之間相差很大。比如梅瓶、玉壺春瓶,宋元明清均有燒製;但洪武梅瓶口為梯形,元代的梅瓶胸大。
2、看胎質。鑑別胎質要從瓷器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代瓷器的胎質一般較粗糙些,略泛黃色;而仿古瓷器的胎質較為潔白、精細。
3、看 ...
提起瓷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景德鎮瓷器,景德鎮瓷器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建造。德化瓷器雖然時間並沒有那麼悠遠,不過隨著歷史也是有著很多的改變。
那麼,本期詳解德化瓷器款識的分類與鑑定方法。
唐代的青釉器結構簡單,足底平或微凹,未發現有標記符號的現象。宋元時代德化窯部分器物已出現款識,但並未廣泛 ...
從底色、線條顏色、線條變化來鑑定紫油梨。
方法一:看底色, 紫油梨的底色為黃紅褐色為多,紫、黑色料極為稀缺。整體顏色不單一,變化大。體現在珠子上的顏色由深慢慢過渡到淺再到深。且往往是幾種顏色交錯相融,給人感覺色澤豐富,就是說不出整體什麼顏色那種感覺,在不同光線下體現的主色也有所差異。
方法二: 看 ...
1、紫砂壺的鑑別可以從顏色、重量、顆粒清晰、敲擊聲、透氣性等九個方面入手。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其製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
2、顏色特別鮮亮、刺眼, ...
1、看底色,紫油梨的底色為黃紅褐色為多,紫、黑色料極為稀缺。整體顏色不單一,變化大。體現在珠子上的顏色由深慢慢過渡到淺再到深。且往往是幾種顏色交錯相融,給人感覺色澤豐富,就是說不出整體什麼顏色那種感覺,在不同光線下體現的主色也有所差異。
2、看線條顏色,一般來說真正意義上的海黃線條多為黑褐色,很多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