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苦,死亦何哀。原本是佛家用語,佛家認為人在塵世是受苦受難的,惟有天國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理想的樂園;所以佛家對死從內心不覺是苦事,用解脫的思維來認為死比生還要好;更進一層的佛家用佛的教義來救現在的世界,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就是這種佛法的體現;佛家認為塵世人的生死不重要,惟有按照佛家的修行才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
後來人把佛理才生活中加以闡述,表達對生死觀看的比較透,接近佛家得道。
一生的大悲大喜,恩怨情仇。佛說諸般苦痛,自而為之!亦是“菩提本無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原本是佛家用語,佛家認為人在塵世是受苦受難的,惟有天國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理想的樂園;所以佛家對死從內心不覺是苦事,用解脫的思維來認為死比生還要好;更進一層的佛家用佛的教義來救現在的世界,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就是這種佛法的體現;佛家認為塵世人的生死不重要,惟有按照佛家的修行才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
後來人把佛理才生活中加以闡述,表達對生死觀看的比較透,接近佛家得道。
一生的大悲大喜,恩怨情仇。佛說諸般苦痛,自而為之!亦是“菩提本無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的下一句為:為善除惡,惟光明故。 這是金庸先生所著的《倚天屠龍記》裡描寫的明教徒眾以身殉教時所唱的歌。具體出處不可考了,有人說是白蓮教的40字教論。完整誓言為:
熊熊聖火,焚我殘軀;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為善除惡,惟光明故。
熊熊聖火,焚我殘軀;
喜樂悲愁, 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61年出版《倚天屠龍記》。金庸的武俠小說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無可比肩的暢銷書,其在征服了無數讀者的同時也掀起學術界對其進行研究的熱潮。
1、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2、註釋1.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3.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殺。4.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