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災難有氣候環境變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壞、野生動物滅絕等。生態災難是指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而給社會、給人類所帶來的災難。
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兩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如水災、旱災、地震、颱風、山崩、海嘯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一環境問題。
1、生態災難有氣候環境變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壞、野生動物滅絕等。生態災難是指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而給社會、給人類所帶來的災難。
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兩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如水災、旱災、地震、颱風、山崩、海嘯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一環境問題。
1、臭氧層破洞
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生態災難之一是天空的臭氧層破洞,臭氧層因人類活動的破壞變得愈來愈稀薄,臭氧層阻止輻射抵達地表,如果臭氧層繼續消失,地球上的生命將不保。科學家指出,臭氧層變化只要達到1%,10年之內就可能導致幾千萬人罹患皮膚癌。2000年南極臭氧層破洞面積已達2830萬平方公里,已經比三個美國還要大,而且擴充套件到南美洲南端的上空。北極上空也已經出現臭氧層破洞,將會影響西歐,東北亞及北美洲等稠密人口的地區。
2、萊茵河恐怖汙染事件
再來看歐洲陸地一場人為蓄意製造的區域性生態災難--萊茵河恐怖汙染事件。德國國家電視臺ZDF揭開近年萊茵河生態災難的禍首,即前蘇聯秘密特工的恐怖活動。1986年間,歐洲的大型化工廠,製藥廠及其倉庫接二連三發生爆炸,劇毒化學物質流入萊茵河,帶給流經多國的萊茵河一場毀滅性災難,死魚堆積如山。甚至經過十餘年後的今天,附近居民各種怪病的發病率遠遠高於其他地區。
3、阿瑪斯號漏油汙染事件
在臺灣海洋意外發生的地方性生態災難--阿瑪斯號漏油汙染事件。阿瑪斯號在恆春鵝鑾鼻東方海域發生觸礁擱淺海難,船上重油與柴油約有1100噸外洩而汙染鵝鑾鼻海域及海岸,在東北季風的吹襲下,墾丁國家公園的龍坑生態保護區首當其衝,珊瑚礁等生態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近二十年來,全球各地因船難油汙而造成的生態災難層出不窮,對生態、漁業、觀光都造成了致命衝擊。
製造生態災難,不只是現代人的專利。在歷史上,甚至史前時代,也可見到許多人為的生態災難。中國漢代繁榮一時的樓蘭古國因過度開發導致沙漠化而亡國,這是歷史記載的人為生態災難。科學雜誌日前發表人類大量捕殺野生動物造成各大陸史前動物的大規模滅絕,這是史前時代的人為生態災難。
主要區別在於: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廢物質汙染及轉移、森林面積減少、水資源枯竭等。
臭氧層破壞:臭氧層是高空大氣中臭氧濃度較高的氣層,它能阻礙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護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長。
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溫室氣體大量排向大氣層,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於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質量下降並逐步沙漠化的過程。
廢物質汙染及轉移:廢物質汙染及轉移是指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國排放的廢氣、廢液、固體廢物等,嚴重汙染空氣,河流、湖泊、海洋和陸地環境以及危害人類健康的問題。
森林面積減少: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排程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採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
水資源枯竭: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無所不在。然而飲用水短缺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