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文學:
《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2、傳統中醫:
《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
3、琴棋書畫:
《茉莉花》、《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等。
1、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2、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原始信仰及天象、曆法等自然文化。一是與祭龍圖騰有關。龍是古中國普遍信仰的一種各種形象組合起來的動物圖騰。從發掘的原始文化遺存和史籍記載結合起來看,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水網密佈、稻穀豐溢,曾世代繁衍生息著一個崇拜龍圖騰的族群,史稱古越族,端午節就是他們用於祭龍祖的節日:把粽子投入江河水裡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是與龍形的天象崇拜有關。“二十八宿”中,在東方的“蒼龍七宿”(龍形星象)於仲夏午月午日,執行至正南中(乾)方位,對應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得中”又“得正”,為大吉大利之象。我中華民族自稱是龍的傳人(所謂“龍子龍孫”),以“龍”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團結的象徵,故從各地域的相同時令的端午活動漸漸演成集中統一的大型節日。
3、端午節在演變中汲取、融納了歷史上層積的深厚人文文化。節氣表徵客觀物象變化及其對生活生產的作用,節日(個別與節氣重合)則源於傳統習俗或對某人某事的紀念。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屈原恰恰在端午節悲憤跳江,後人為紀念他的愛國情懷,又賦予這個節日更多的人文內涵(還有的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介子推或曹娥、陳臨等人)。雖然許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愛民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民間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4、端午節是民俗大節,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各地習俗不盡相同。論其繁多複雜,或只有春節可比擬,且都含祈福、消災等禮俗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美好願望。根據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藥一年裡藥性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故有如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闢陰邪以及洗草藥水、薰蒼朮祛病防疫等。支撐這類俗信的原理,自然是基於一種宇宙論式的解說。當然,也少不了節慶特色食品諸如五黃、艾草糕、艾餈、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餅、菖蒲酒、雄黃酒、午時茶等等。尤其廣泛食用的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由來久遠,花樣繁多,最初用來祭祖祭靈,到了晉代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1、端午節: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2、中秋節:中秋節是我最期待的節日。因為每年的這一天到處都充滿歡慶和團圓的氣氛,街上張燈結綵人來人往,處處都籠罩在一片歡樂之中,在每年的這天我們全家人會一起到外面吃團圓飯。
3、春節: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一個最喜氣洋洋的節日。那個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今年春節,家家張燈結
中國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淳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
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的功能:一是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二是祭祀,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 ...
1、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傳統節日。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2、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 ...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於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
據《易·繫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目契。
”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它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始於唐宋時期。
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為它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如:如意結 ...
生活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舉例如下:
1、傳統節日民俗:春節、鬼節、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重陽、元旦等。
2、傳統文化: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等。
3、傳統藝術:傳統器樂、傳統書法、傳統繪畫、傳統戲曲、古代文學等。
4、古代建築、古代服裝等。 ...
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閤家聚 ...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精美的民間工藝藝術。在做這種手工時,有的用剪刀,有的用機器。
用鋒利的剪刀、刻刀剪紙時,可以在金銀箔、雪白的紙張、厚厚的樹皮、嫩綠的樹葉上剪。古代的剪紙是在紙上畫出圖案,然後用刻刀沿著畫出的線刻出來。現在的剪紙是在電腦上畫出精美的圖案,然後輸入機器, ...
追憶那“過年”中的傳統文化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拜年》(明)文徵明
“過年”是全家團聚的期盼時刻;“過年”是購買年貨後滿載而歸的喜悅;“過年”是大人小孩貼窗花和春聯的歡喜;“過年”是鞭炮劃過夜空中五彩斑斕的閃光;:“過年”是農村人家糧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