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質量包括:客觀條件指標、主觀感受指標等方面,生活質量又被稱為生存質量或生命質量,全面評價生活優劣的概念,通常指社會政策與計劃發展的一種結果。
生活質量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經濟學家J·K·加爾佈雷思所著的《富裕社會》(1958)一書中。該書主要揭示美國居民較高的生活水平與滿足社會的、精神的需求方面相對落後之間的矛盾現象。他在1960年發表的美國《總統委員會國民計劃報告》和R·R·鮑爾主編的《社會指標》文集中正式提出生活質量這個專門術語。
生活質量包括:客觀條件指標、主觀感受指標等方面,生活質量又被稱為生存質量或生命質量,全面評價生活優劣的概念,通常指社會政策與計劃發展的一種結果。
生活質量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經濟學家J·K·加爾佈雷思所著的《富裕社會》(1958)一書中。該書主要揭示美國居民較高的生活水平與滿足社會的、精神的需求方面相對落後之間的矛盾現象。他在1960年發表的美國《總統委員會國民計劃報告》和R·R·鮑爾主編的《社會指標》文集中正式提出生活質量這個專門術語。
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四個方面。生活方式是指有益於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生活有規律,沒有不良嗜好,講求個人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衛生,講科學、不迷信,平時注意保健、生病及時就醫,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膳食。食物多樣,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為合理膳食提供了權威的指導,適合於6歲以上的正常人群,其內容有10條,包括: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的膳食;進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如飲酒應限量;吃新鮮衛生的食物。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50~400克的穀類食物。
加工表面質量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加工紋理、傷痕、表面層的加工冷作硬化。
加工表面質量,是指零件在機械加工後被加工面的微觀不平度,也叫粗糙度,以RaRzRy三種代號加數字來表示,機械圖紙中都會有相應的表面質量要求,一般是工件表面粗糙度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