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生肖與成語(七)

生肖與成語(七)

  雞

  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的雞是指雞鳴,舞是舞劍、習武。它說的是晉朝人祖逖的故事。祖逖胸情開闊,不怎麼講究儀表,但卻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歡讀書,後來發憤攻讀,學問大有長進,他與劉琨一道擔任過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裡經常同蓋一床被子談論國家大事,談到激動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來。一次半夜裡忽然聽到雞叫,祖逖踢醒劉琨說:"這是吉祥的聲音呀!"邊說邊下床,走到院子裡舞起劍來。他們曾經相約:天下大亂,豪傑共想,他們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難。晉元帝時,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際,他叩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為人!"渡江以後,他率領部下與石勒的軍隊相持,收復了不少失地,恢復了東晉黃河以南的許多領地。"聞雞超舞",後來形容有志之士及時奮發自勵。

  雞犬升天

  通常是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晉朝葛洪《神仙傳》中記述的一則故事。漢朝淮南王劉安愛好尋求仙方神術,有個名叫八公的仙翁,傳授給他煉製仙丹的辦法。劉安煉成吃下以後,就在大白天昇天而去。他臨去時,將剩餘的仙藥放在庭院中,雞和狗也吃了,都升上了天,所以雞在天上鳴,狗在雲中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宙官,和他有關係的人都跟著得勢;而那些依附權勢而長官發財的人,也被譏為"淮南雞犬"。

  鶴立雞群

  鶴代表高雅,雞意謂平庸。鶴立雞群,當然超乎脫俗了。這說的是晉朝嵇紹的事。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史稱為"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青,連忙阻止侍衛,並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於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敵方的飛箭,象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鎂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事後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後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行很突出。

  雞口年後

  雞的嘴巴,牛的肛門。願意當前者,還是後者?有一句成語就是"寧為雞口,無為牛後",簡稱"雞口牛後"。這是戰國時代蘇秦的話。戰國後期,秦國最為強大,各國圍繞著與秦國的關係和態度,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連橫就是以秦國為核心,聯合各國為一體,這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合縱就是秦以外的各國結成聯盟,共同對抗秦國。前都以張儀為代表,後者以蘇秦為代表。張儀勸韓王倒向秦國,蘇秦則勸韓王切不可上秦國的當。蘇秦對韓王說:"韓國領土廣大,地勢險要,又有勇敢善戰的軍隊,為什麼要向秦國低頭呢?韓國如果表示屈服,秦國一定首先要求割地給它。今年給這一塊,明年它又會有背後的要求,韓國的領土有限而秦國的貪慾無限,您怎麼也滿足不了它。俗話說: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您要跟著秦國合作,那就是做牛後了,我真替大王您難為情啊!"韓王聽了這一番話,又氣又急,大叫道:"先生說的對,我死也不能向秦國屈服!"蘇秦是勸韓國寧可作一自由獨立的小國,而不要當秦國的附庸。雞口雖小卻是進食的地方,牛後雖大,卻是出糞的地方。也有人認為"雞口牛後"應為"雞尸牛從",雞屍比喻獨立作主,牛從比喻臣服於人。但"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已廣為流傳,並被人們以常使用。它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而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雞鳴狗盜

  這也是戰國時期的故事。那時的貴族都供養門客。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普為齊國相,名聲很大,他家的門客當然很多,號稱"食客三千"。三千門客之中,有不少人有各種各樣的本領和才學,為主人服務效勞。有一次,秦國國王昭王請孟嘗君訪問秦都咸陽。孟嘗君到達秦國後,秦國的國相很嫉妒他,勸秦王把他殺掉,以免他在秦國瞭解情況回去後,對秦國不利。孟嘗君得到這個訊息後很著急,趕緊託人去向秦王的寵妃燕姬求救。燕姬提出條件,要孟嘗君送她一件非常貴重的白狐裘。但孟嘗君只有一件白狐裘,而且已送給秦王了。這時門客中有一個善於偷東西的人,象狗一樣機靈。他在黑夜中潛入秦宮,偷出了那件白狐裘。孟嘗君立刻把它獻給了燕姬。燕姬向秦王求情,秦王答應放走孟嘗君,讓他們回國。孟嘗君料知秦王事後會後悔,決定立即逃走。逃到函谷關時,正是半夜。關上規定,每天雞鳴以後才能開啟關門讓商旅透過。這時門客中又有一個善於模仿雞叫的人,模仿起雞叫來,如同真雞叫一樣,引起附近村中的雞都叫了。守關的人聽到雞叫,便開啟關門,讓孟嘗君一行人過關,從而逃出了秦國。等到秦王反悔派兵追來時,他們早已離境很遠了。這兩個雞鳴狗盜的門客,雖然救了主人,但其他的門客仍然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既無高深的學問,也無堂皇的風度,只不過略施小技而已。但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如果沒有這兩面三刀個略施小技的門客,孟嘗群恐怕要在異鄉做鬼了;而那些自恃學問高深、風度堂皇的人在危急時刻卻一籌莫展,無計可施。相比之下,那兩個雞鳴狗盜的門客倒是不乏應急解危的能力。後來用"雞鳴狗盜"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殺雞焉用牛刀

  原話是"割雞焉用牛刀"。從字面上就不難理解。殺牛的刀肯定很大,而宰雞的刀自然是小刀。用殺牛的刀來宰雞豈不是小題大做嗎?這個典故出自懦家的經典之一《論語》。孔子到了魯國的一個小邑武城,他的學生子游,名叫言偃,當時在武城做官,孔子聽到了彈琴唱歌的聲音,他微笑著說:"殺雞何必要用殺牛的刀呢?"意思是說,治理這樣一個小地方,哪裡用得著施行禮樂教育。但想不到子游卻回答說:"從前我聽到老師您說過:"君子學習了禮樂,就會愛人,小人學習了禮樂,就好使喚了"孔子聽了便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的話只是和他開個玩笑罷了。"《論語》中這句話已成為非常大眾化的成語了,引申為辦小事不必浪費大才。而殺雞用牛刀,就是小題大做或者大材小用了。

  呆若木雞

  這一成語與鬥雞有關,語出《莊子》和《列子》。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子是一個有名的鬥雞專家,被命去負責飼養鬥雞。10天后,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又過了10天,宣王問訓練好了沒有,紀子說:"還不行,心神還相當活躍,火氣還沒有消退。"再過了10天,宣王又說道:"怎麼樣?難道還沒訓練好嗎?"紀子說:"現在差不多了,驕氣沒有了,心神也安定了,雖然別的雞叫,它也好名象沒有聽到似的,毫無所應,不論遇見什麼突然的情況它都不動、不驚,看起來真象木雞一樣。這樣的鬥雞,才算訓練到家了,別的鬥雞一看見它,準會轉身就逃,鬥也不敢鬥。"宣王於是去看雞的情況,果然呆若木雞,不為外面光亮聲音所動,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內,別的雞都不敢和它應戰,看見它就走開了。呆若木雞本來比喻精神內斂,修養到家。有人從中領司出人生的大道理,認為人的處世如不斷絕競爭之心,則易樹敵,彼此仇視,如消除競爭的心理,自然滑挑戰競爭的對手。後來"呆若木雞"的意義演變為比喻人呆木不靈,失去知覺的樣子,或形容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樣子。

  雞零狗碎:比喻事物零碎,不片段。

  雞犬不寧:雞飛狗跳,形容很不安寧。

  雞蟲得失:比喻細微的得失,無關緊要。

  雞犬不驚:形容行軍等紀律嚴明。

  雞犬不留:形容屠殺殘酷。

  殺雞儆猴:比喻懲罰一個人來警告別的人。

  殺雞取卵: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狗肝雞腸:比喻斤斤計較,心眼小。

  偷雞摸狗:指小偷小摸,也比喻亂搞男女關係。

  雞皮鶴髮:形容老人的膚皺發白。

  雞骨支床:雞骨比喻瘦弱,支是支離,形容憔悴。意為哀傷過渡以至於瘦弱疲憊於慶席之上。

  雞胸龜背:形容人突胸駝背。

  以卵擊石: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雞犬之聲:語出《老子》,原話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於老死,不相往為。"這是老子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狀態。後來借指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不互相往來。

  牡雞司晨:母雞報曉,比喻女人干政。

  雞爭鴨鬥:比喻為瑣碎的事爭吵。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裡說:祖逖立志為國家效力夜裡聽到雞叫就起床舞劍,刻苦練武。後來用以比喻有志為國效力的人奮起行動。

  嫁雞隨雞 舊時比喻女子出嫁後,無論丈夫好壞,都要永遠跟從。

生肖與成語(三)

  龍

  在漢語中,有很多詞是由"龍"與其它字詞共同搭建起來的,可以說,帶"龍" 的詞自然就有一威風凜凜的氣勢:

  龍章 比喻文采炳煥。

  龍頭 比喻出人關地者。科舉時狀元稱龍頭。

  龍鳳 比喻賢才。

  龍亢 比喻為人有骨氣,剛正不阿。

  龍虎 比喻英雄豪傑。

  龍光 形容恩寵榮光或文章有文采,也可形容寶劍的不芒

  龍吟 形容象龍鳴之聲 龍駒 比喻聰穎的兒童。

  龍門 比喻人的聲望高。

  龍飛 比喻得志或升官。

  龍蛇 比喻非常之人或形容草書書法筆勢灑脫。

  龍飛 比喻得志或升官。

  龍興 比喻新王朝的興起。

  龍戰 原是指陰陽二氣的交戰,後比喻群雄割據爭戰。

  龍蟠 比喻豪傑之士隱伏待時。

  但是,也有一些事物類詞語,雖借"龍"名,而身價並非提高,如:

  龍駒 指駿馬。

  龍刀 指剪刀。

  龍勺 指古代禮器,柄刻龍紋的挹酒勺。

  龍井 茶名,產於浙江龍井,故名龍井茶。

  龍芽 茶名,宋時產於建州。

  龍甲 指甲冑。

  龍池 琴底孔眼,上曰龍池,下曰鳳沼。

  龍羊 羊之一種,產於川西、西藏等地。

  龍尾 河工所用的護堤材料。

  龍具 指牛衣,用麻或草編以蓋牛體保溫。

  龍洋 清未所鑄的銀幣,因有龍紋,故稱。

  龍香 香料名。

  龍泉 劍名。

  龍盾 繪有龍形之盾。

  龍誕 香料名。抹香鯨病胃的一種分泌物。

  龍茶 宋休貢茶之一,亦名"龍鳳茶"。

  龍荔 水果名。

  龍茲 以龍鬚草編的席。

  龍套 傳統戲劇裝的服飾。

  龍孫 一種小竹名。

  龍骨 中藥名;水車的別名,俗稱龍骨車。

  龍鬚 草名,也名龍芻、龍倏。

  龍勒 黑白色的馬絡頭號。

  龍眼 水果名,俗稱"桂圓"。

  龍腦 香料名,俗稱"冰片"或"梅片"

  龍漏 古代計時用鑄為龍形的漏壺。

  龍輔 玉名。

  龍幣 漢武帝時鑄銀幣,其紋飾有龍。

  龍燈 龍形花燈。

  龍蹄 指馬蹄,也為瓜名。

  龍燭 以龍形作之燭。

  龍膽 草名,又名"凌遊",根入藥。

  龍鯉 穿山甲的別名,也稱"鯪鯉"、"龍魚"。

  龍雛 指筍。

  龍麝 唐代一種香料名。

  龍齦 琴尾豎木,用以架弦。

  龍子衣 蛇蛻的別名。入藥。

  龍爪蔥 即樓蔥。冬蔥之類,也稱"龍角蔥"。

  龍尾硯 歙硯的上品。

  龍舟 刻作龍頭的車轅。

  龍香劑 墨名。

  龍船花 花名。以其開在五月,正值競渡故名。

  龍腦菊 菊花之一種。香氣芬芳,甚似龍腦香而得名。

  龍頭杖 以龍頭為飾的手杖。

  龍鬚菜 藻類。可供食用。

  龍鳳花箋 印有龍鳳紋的紙箋。

  龍節 古代用於澤國的龍形符節。

  龍齒 古代某些動物化石,可入藥。

  龍洞 天然的山洞。

  龍宮 神州傳說中龍王的宮殿。

  龍捲風 風力極強範圍的旋風。

  龍門刨 刨床的一種。

  龍門吊 一種大型起重機。

  龍門陣 講故事談天之事,如擺龍門陣。

  龍頭 自來水管的放水活門。

  龍鬚麵 一種非常細的麵條。

  有一些詞語是專為皇帝所用,有皇宮中的專利詞語,如:

  龍顏 喻皇帝面容神色。

  龍子 稱帝王的後代。

  龍舟 帝王乘坐的大船。

  龍虎 形容皇帝的氣派。

  龍庭 皇帝施政傳旨的殿堂。

  龍床 皇帝所用的床。

  龍邸 皇帝正名份以前的第宅。

  龍飛 喻皇帝的興起或即位。

  龍旗 畫交龍紋之旗。

  龍孫 喻皇帝后裔。

  龍章 泛指龍形圖紋。

  龍袞 古代帝王服,上繡龍紋。

  龍馭 皇帝車駕。

  龍種 本指皇帝為龍的後代,後指帝王的子孫。

  龍潛 喻帝王即位之時。

  龍塹 帝王的樞車。

  龍飛榜 指新皇帝即位,或進士及第榜。

  龍尾道 皇宮內升殿的斜坡道。

  與"龍"相搭配的成語也非常多,又最為群眾所喜聞樂見,並經常運用形容各種社會生活中。如:

  乘龍快婿 據〈〈列仙傳〉〉記載,春秋時期有個高士叫肅史,喜好吹簫自娛樂陶冶性情,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弄玉嫁給他,後來兩人修仙得道,弄玉乘鳳,蕭史乘龍,一同昇天成仙,時人讚美穆公有眼力,反女兒嫁給一個乘龍婿。當時楚國有個太尉叫醒叔元,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楚境名士黃憲法和李膺,大家也誇他得了兩個乘龍快婿,意思是說女婿如龍,不同凡俗,所以杜甫有詩說"門欄多喜氣,女婿近乘龍。"來龍去脈 比喻事情的原委。 魚龍曼衍 指變戲法、魔術。

  屠龍之技 高深而又不實用的本領。

  白龍魚服 指高官顯要微服私訪。

  舟龍之癖 比喻嗜賭如命。

  龍頭蛇尾 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龍蛇起陸 比喻脫穎而出。

  魚質龍文 比喻虛有其表的人。

  龍蟠鳳逸 形容才貌非凡的人。

  龍肝鳳髓 喻極難得到的珍貴食品。

  龍駒鳳雛 指聰明有為的少年。

  龍蟠鳳逸 喻懷才不遇。

  龍盤虎踞 形容地勢雄壯險要。常特指南京。

  龍蛇飛動 形容書法筆勢很生動。

  龍騰虎躍 形容威武雄壯,生氣勃勃。

  龍驤虎步 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龍嚷虎視 形容氣慨威武。也喻雄才壯志。

  龍行虎步 形儀態不凡。

  龍吟虎嘯 形容人歌聲嘹亮。

  龍生九子 喻同胞弟兄志趣味各異。

  龍鍾老態 形容身衰體弱,行動不便之狀。

  龍飛鳳舞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

  龍馬精神 龍馬:駿馬。像龍馬一樣的精神。比喻人的精神壯健。多用來稱讚老年人體魄強健,精力旺盛。

  龍眉鳳目 龍:傳說中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鳳:傳說中的神鳥。形容人的儀表英俊,氣度不凡。

  龍蛇混雜 比喻好人和壞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龍潭虎空 龍居處的深潭,虎棲息的洞穴。比喻非常險惡的地方。

  龍吟虎嘯 像龍虎那樣長吟長嘯。形容聲音高亢響亮。

  龍躍鳳鳴 神龍騰躍,鳳凰長鳴。比喻才華出眾。例:《世說新語·賞譽》:“君兄弟龍躍雲津,顏彥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龍爭虎鬥 形容鬥爭或競爭非常激烈。

  群龍無首 比喻沒有人領導。《周易·乾》:“見群龍無首。”

  生龍活虎 比喻活潑矯健,生氣勃勃。

  望子成龍 希望子孫能成為出人頭地的人物。

  筆走龍蛇 比喻草書的筆勢矯健生動。李白:“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

  與"龍"相關的俗語、諺語也有不少

  龍生龍子,虎生豹心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臺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

  龍池鳳沼,龍舟鳳輦,虎穴龍潭 一條龍服務

  風從上,雲從龍。 葉公好龍,真龍必出

  盾樂相馬,凡馬皆空 蛟龍得雲雨,經非池中物。

  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剝掉龍鱗當瓦片,砍下龍頭墊柱腳。

  獅子上山龍歸海,何時才得兩相逢。

生肖與成語(四)

  蛇

  蛇蠍心腸:或"毒似蛇蠍",毒蛇和蠍子是著名的毒物,因此以這兩種毒物來形容人的毒辣。

  佛口蛇心:佛是慈悲的,蛇是狠毒的,這是形容人口上甜蜜,心中狠毒,等同於"口蜜腹劍"。

  杯弓蛇影:這也是形容人對蛇的極端恐懼之情,有點類似於"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杯弓蛇影是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據《晉書·樂廣傳》記載,樂廣有個很親密的客人,樂廣問他為什麼這麼久沒來作客。客人回答說:"上次來的時候,承蒙你請我喝酒,剛要飲酒時,看見酒杯中有一條蛇,感來很噁心,喝下這杯酒之後就生病了。"當時樂廣客廳壁上掛著一把角弓,弓上用油漆畫著一條蛇。樂廣思量客人酒杯中的蛇就是角弓映在杯子中的影子,於是他又在客人上次坐過的地方重新請客人喝酒,問客人說:"酒杯中又看一了什麼嗎?"客人回答說:"同上次見到的一樣。"樂廣就向客人說明了原因,客人的疑惑豁然開朗,久治不愈的病立刻就好了。樂廣的客人對蛇恐懼到如此程度,以至於見到酒杯中的"蛇"就重病了好長時間,而一旦明白那條莫須有的"蛇"不過是一張弓的影子時,重病馬上就好了。這生動的說明了蛇在人們心中的狠毒的形象。後來,"杯弓蛇影就用來比喻人們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打草驚蛇:這個成語也有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叫王魯的人作當塗縣令,專門搜刮民財。有一次有人控告王魯的部下貪贓,王魯判決時說:"你雖然是在打草,但我已經象受到驚嚇的蛇一樣。"意即別人雖然控告王魯的部下,但王魯自己也受到警告。可見"打草驚蛇"的本意是比喻懲治某人,而警告另一人,類似殺雞儆猴。後來比喻做事尤其是在偵查、破案時,行動不縝密,致使對方有了防備。

  撥草尋蛇:蛇一般總是躲在暗處,比如草叢是,為了找到蛇,先末將草從撥開。"撥草尋蛇"的字面意思類同於"順藤摸瓜",但也比喻沒事找事,惹是生非。

  引蛇出洞:與"撥草尋蛇"有點近似。因為蛇在洞中,不便捕捉,所以要想辦法將蛇引出洞外,再給以捕捉或消滅。於是"引蛇出洞"就形容先引誘敵方充分暴露,以靜制動,然後將其殲滅。

  虎頭蛇尾:比喻做事前緊後松,有始無終。因為虎的頭威猛,而蛇的尾細短。但"虎頭蛇尾"的最初是形容為人狠毒,因為虎咬人用頭,蛇纏物是用尾。

  強龍壓不住地頭蛇:外來的龍雖然龐大強壯,可是面對小小的佔有於時地利的蛇,也不得不讓它三分。這名俗語比喻外來的力量雖然強大,但卻鬥不過當地的勢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或為"巴蛇吞象"。傳說古時四川有一條蛇,頭大口大,以至於吞下了一頭象,三年之後名勝的骨頭才吐出來。比喻人心不足,貪午無厭,得寸進尺,這山望著那山高。

  畫蛇添足:蛇是沒有腳的爬行動物,畫蛇而要添上腳,它不是多此一舉嗎?事實正是如此。據《戰國策》記載,楚國有個人賜給他的門客們一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著說:"不只一壺酒,大家都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又喝不完;不如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先畫好的人喝酒。"其中有一個門客最先把蛇畫好,他把酒壺拿過來正要喝,看到別人都還沒有畫好,於是行意地左手拿著酒,右手拿著樹枝,說:"我還能為蛇畫上腳。"他還沒有畫成功,另一個人把蛇畫好了,從他手中把酒奪過來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上腳呢?"說完,拿著酒就喝。這個故事中為蛇畫腳的門客沒有喝到酒是對他無事找事的懲罰。後來就用"畫蛇添足"比喻多此一舉。

  龜有龜路,蛇有蛇道:龜是用腳爬行的,蛇雖然沒有腳,但它也有自己的行走辦法,二者儘管方式有別,卻都可以爬行。這名俗語比喻各有各的門路,各有各的生存方式或追求目標。

  筆走龍蛇:蛇逶迤而行,蜿蜒流暢。比喻運筆流暢,猶如龍蛇舞動,形容書法蒼勁灑脫,類似於龍飛鳳舞;也比喻行文流暢,才思敏捷,寫文章速度快,如同行雲流水一般。

  春蚓秋蛇:出自《晉書·王羲之傳》,形容缺乏功底和氣勢的書法。

  牛鬼蛇神:源出唐代杜牧《李長吉歌詩敘》,用來形容詩虛幻怪誕。後來,這成語的意思發生的變化,一般用來指各種掛一漏萬人。文化大革命中,它成了使用頻率最高的成語之一。

  有關"蛇"的對聯

  喜送金蛇迎駿馬 欣傳赤子頌明時 這是描述駿馬飛奔,金蛇狂舞的景象。歌頌太平盛世。

  逞披髮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云乎哉這是蘇軾題廣州真武廟的一副對聯。真武是道教信奉的神,傳說為龜蛇合體,後必為人形塑像,披髮仗劍,足踏龜蛇。蘇軾極贊真武的雄武威猛。

  開圖草裡驚蛇亂 下筆階前掃葉忙這是著名畫家齊白石題郭味渠的畫的一副對聯。齊白石在這裡盛讚郭味渠的畫氣勢不俗,深草叢中驚蛇亂舞,風吹落葉,畫卷流暢,氣韻生動。

  玉蟒方舒千里圓 神駒更上一層樓 這是取蛇的飄逸,馬的馳騁。此對聯激勵人積極進取。

  銀蛇起舞千山秀 瑞馬奔騰萬戶春 銀蛇歡舞,山色秀麗,萬馬奔騰,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肖成語

  羊   羊腸小道 形容曲折狹隘的小路。   羊落虎口羊落到老虎嘴裡。比喻墜入險境,有死無生。例:明·單本《蕉帕記·陷差》:“太師爺就教龍驤領兵前雲策應,定然送死,這是羊落虎口之計,伏乞太師爺尊裁。”   羊質虎皮 本是一隻羊,卻披上老虎皮。比喻外強中乾或徒有虛名。   歧路亡羊 語出《列子·說符》比喻事理 ...

生肖民俗1

  生肖文化廣泛介入於中華文化各領域,也是中華民俗的一個重要級成部分,而生肖的文化意義也多見於民間流傳的風俗習慣之中。   下面就十二生肖在中國民俗中的作用簡述如下:   鼠: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有篇寓言,寫一個子年出生的人,“鼠,子神也,因愛鼠”。另有一則與柳宗元寓言中人物相類的例子,見《清稗類抄》:“鹽 ...

生肖民俗2

  虎: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紅苗惟銅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絲,女紅以此為務。擊銅鼓以鼓舞,名曰調鼓。每歲五月寅日,夫婦別寢,不敢相語,以為犯有虎傷。)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

生肖民俗3

  蛇:   逢巳年出生的人屬蛇,北方大都說屬小龍的,也有說屬長蟲兒的。人們不說屬蛇而說屬小龍,大概是因為對蛇厭惡,而對龍情有獨鍾,因龍為神物,也有點“攀龍附鳳”的味道。   漢族民間有“蛇脫皮”的說法,認為只要看見蛇脫皮,是不吉利的徵兆。民諺說:“見到蛇脫皮,不死脫層皮。”尤其是在春季更為大忌。在青海地區, ...

生肖成語二)

     虎   虎背熊腰 像虎那樣寬厚的背,像熊那樣粗壯的腰。形容肢體粗大強壯。   虎踞龍盤 踞:蹲。像虎蹲著,像龍盤曲。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虎口拔牙在老虎嘴裡拔牙。比喻冒著極大的危險除掉有害的人或物。例:馬鈺《玩丹砂·贈閻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齒,驪龍貪下奪神珠。這般手段稱吾徒。”   虎尾春冰 踏 ...

生日花語

  七月一日   生日花:西洋龍芽草(Agrimony)   花 語:撒嬌(Do like a baby)   西洋龍芽草是開杏黃色花朵的植物,果實外表覆有一層絨毛。凡是經過的人或動物,都會沾到它的種子,並藉此廣佈到各處。所以它的繁殖方式就是依賴他人,因此西洋龍芽草的花語就是-撒嬌。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 ...

十二生肖謎語

  謎語(七)   曹孟德馬踏青苗   ———— (打一成語)   赤兔黃驃如風馳,烏騅白駒似電掣   ———— (打一成語)   此馬眼下有淚槽·蕉心格   ———— (打一成語)   燈虎歷史悠久   ———— (打一成語)   雕鞍抱臂生,信馬不揚鞭   ———— (打一成語)   分享虎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