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漢服文化周簡介

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漢服文化周簡介

  漢服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服飾,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而漢服文化周,正是對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大規模的呈現。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漢服文化中瞭解吧。

  漢服文化周是由文化名人方文山、著名歌手周杰倫發起,以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的弘揚及傳承為根本目的,是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大規模的呈現。漢服文化周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舉辦,第一屆於2013年11月1日開幕,第二屆於2014年11月1日開幕,第三屆於2015年10月31日開幕。

  漢服文化周不僅展示了中華傳統服飾之美,更是藉助傳統服飾的冠帶之規,展現中庸、正直、誠信等中華禮教文化的精髓,具有繼承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民族團結、強化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意義。

  漢服文化周起因:

  方文山表示十多年前,開始對漢服中華傳統感興趣,《青花瓷》《本草綱目》都有這部分的創作靈感,四五年前開始接觸漢服,直到兩年前,遇到一些漢服同袍,因緣際會,想吸引漢服愛好者的關注,整合志同道合人們的凝聚力,故想到辦漢服文化周活動。

  方文山表示漢服因朝代更迭的歷史因素斷層了三百多年,中華禮儀文化的傳承,更需要直接有力的宣傳及提倡。這樣才能獲致最大能見度與影響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屬於兩岸同胞,更屬於全球華人和炎黃子孫,期待對中華民族服飾禮儀文化有著傳承熱血與使命的人們,推動“中國風”,共築“中國夢”。

  舉辦地: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

  方文山表示,之所以選擇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作為漢服文化周的舉辦地,是因為中華傳統服飾與古鎮西塘結合後,能迸發出獨特的魅力。西塘有詩意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這些元素完全符合人們對於漢服文化的想象和期待,因此,西塘是最適宜的舉辦地。

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漢服文化簡介

  漢服是我國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自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清代被迫中斷),透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並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將誒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漢服的介紹吧。

  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中華天朝重衣冠禮儀。《周易·繫辭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周公制周禮而治天下,被儒家尊為聖人。周禮透過《儀禮》、《周禮》、《禮記》的服章和儀式表現出來,因而衣冠、禮儀往往用來代指文明,漢服是禮儀的載體。

  《春秋左傳正義》疏:“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華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國”。《尚書正義》注:“冕服採章曰華,大國曰夏。”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詞。五胡亂華之時,原先在中原地區的貴族和平民紛紛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種,而逐漸把江南開發成繁華富庶之地,這一事件史稱“衣冠南渡”。

  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

  “漢服”一詞的文物記載最早見於《馬王堆三號墓遣冊》: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東漢蔡邕的《獨斷》:“通天冠: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禮》無文。”,最早的正史記載見於《漢書》:“(龜茲公主)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檄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直接與漢朝重建的周禮服制體系有關。正如胡人傳統服飾被叫做“胡服”,中國傳統服飾被稱之為“漢服”。所以,後來“漢服”這個詞彙的基本內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服飾。

  在漫長的歷史中“漢服”逐漸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徵。在唐代樊綽的書中就明確的稱大唐的服飾為“漢服”。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酋長也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服飾,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元代修《遼史》甚至專門為漢服開闢了一個“漢服”條。

  公元1645年,滿清入關後,為了毀滅漢族的民族意志,在攻佔江南時立即下達“剃髮易服令”,1645年農曆6月15日,頒佈剃髮令,嚴令漢族人民剃髮,隨即在農曆7月9日,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嚴令在幾個月內譭棄漢族服飾,改穿滿族服裝,違令者斬,綿延了4千餘年的漢服文化在滿清政府的殘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

喜歡傳統文化,深受儒家學派薰陶的生肖

  我們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以說流派也不相同。有的人特備喜歡哲學,有的人特別喜歡道教,那麼自然也有人喜歡儒家學派,所以深受儒家學派的薰陶。那麼十二生肖中都有哪些人深受儒家學派的薰陶呢?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這些人的存在吧!

  喜歡傳統文化,深受儒家學派薰陶的生肖1

  屬牛:重視道德

  對於屬牛的人來說道德絕對是不可缺少的東西,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道德的話那麼肯定是會亂成一團的。受儒家學派的薰陶,屬牛的人從小就特別講道德。對於他們而言,他們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活例子。所以說屬牛的人從來就不幹缺德的事,他們也對德育十分的看重。

  屬兔:重視仁義

  屬兔的人對於他們而言,仁義在這個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一個人本來權勢就非常大,如果沒有了仁義的話他們肯定是要橫著走的。仁義約束了所有人,尤其是讓強勢的人變得跟大家一樣。屬兔的人平常做事也是非常的仁義,從來不會去佔據別人的便宜。

  屬狗:重視禮數

  屬狗的人對於禮數而言是比較看重的,因為他們覺得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禮數的話,那麼大家就會變成低等生物。人類恰恰是因為懂禮數的原因才會佔據著最高的地位!平常的時候屬狗的人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非常有教養的,他們非常懂禮數,以至於在人們眼裡非常優秀。

  屬豬:重視公平

  屬豬的人認為公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世界沒有公平可言,那麼有的人就會濫殺無辜,有的人就會生不如死。所以說屬豬的人平常做事也非常看重公平性,他們從來都不去挑戰權威,更不會讓弱者一味的弱勢下去。適當的公平性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中華傳統文化小學五年級作文

  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裡,住著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 ...

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

  1、“自強不息”的向上精神基因。這種精神基因體現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存、不斷髮展的生機和活力所在,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這種精神基因的很早的形象表達。   2、“厚德載物”的向善精神基因。中華民族文化的演進歷程可以說是一部以人生和心性為觀照、以 ...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1、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的如詩文之雅趣,有的如曲樂之悠揚,有的如對聯之巧妙。而我最喜歡的,是寫意的國畫,那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淨化。   2、初遇國畫是在一次美術展覽會上,至於畫的內容卻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看到那幅畫,我只覺很美,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從那次開始,我總是央求父母讓我學習畫國畫。也許,這就 ...

為什麼四庫全書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四庫全書》是一部收人了當時中國幾乎所有圖書的集大成之作,共收書3460 多種、79000多卷、3600。多冊。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庫全書》正式口 開始編修,以紀峋、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揮為總校官,下設纂修官、分 校官及監造官等400餘人。同時,徵募了抄寫人員近400。人,歷時10載, ...

中華傳統文化怎麼弘揚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我們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 ...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1、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中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可促進國家民族認同、凝聚人心、激發民族意志,可扭轉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範,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2、中國和平崛起,中華民族邁向全面復興,在融入世界和吸取世界先進文化的同時,弘揚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提高人民素質,是十分重要 ...

為什麼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範、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徵。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助力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越來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