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傳說是,漢朝的副將郭世忠殺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長,發覺酋長的妻子河南長得很漂亮,便要娶她為妻。河南假意答應,但提出了祭祖亡夫的三個條件,然而,河南在祭夫時, 卻點火燒著了靈堂,躍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盡。河南的忠貞勇敢,博得了人們的讚歎和欽佩。從此每年在河南自盡的日子,白族同胞便點燃火把,串鄉遊寨,以示紀念。
火把節是白民族內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見於白族民家,拉瑪和勒墨三大民系內。是白族全年節日中除去漢源節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白族的傳說是,漢朝的副將郭世忠殺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長,發覺酋長的妻子河南長得很漂亮,便要娶她為妻。河南假意答應,但提出了祭祖亡夫的三個條件,然而,河南在祭夫時, 卻點火燒著了靈堂,躍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盡。河南的忠貞勇敢,博得了人們的讚歎和欽佩。從此每年在河南自盡的日子,白族同胞便點燃火把,串鄉遊寨,以示紀念。
火把節是白民族內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見於白族民家,拉瑪和勒墨三大民系內。是白族全年節日中除去漢源節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火把節是中國西南許多少數民族都過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時間一般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過得最隆重和認真。大理地區的白族過六月二十四日,彝族過六月二十五日。節日這天,各村寨教師阿豎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寫有“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語言的大小升鬥和五色彩旗,掛上火把梨、花紅等水果和包子饅頭。天黑前,各戶都要扶老攜幼繞大火把,求清吉平安。 大理以蒼山中和寺的大火把為先導,當此大火把點燃之後,大理壩子中各村寨相繼點燃村中的大火把。巍山縣城的火把最高最大,用松柴數千斤,人們先觀看大火把和燃放煙火的壯觀,後點各家各戶豎的火把。各處燃放大火把時,人們聚集在大火把下,爭搶掉下來的升斗、水果、包子、饅頭等,相傳搶到升有早生貴子和吉慶之兆,吃了大火把上的水果、食物、不會生病。
觀看過大火把之後,各農業用地各戶的小孩耍玩小火把,並在大人的帶領下,到田邊園內用火把驅逐害蟲,還在火把上撒把松香,以除害避邪,直至火把燃盡火止。耍完火把之後,各有聚會吃水果和食物。晚上睡覺時,婦女和小孩要用一種搗爛的“鳳仙花根”包後手指頭,第二天即把指甲染紅,傳說是以此紀念鄧賧詔主皮羅格的妻子柏潔慈善夫人,象徵忠貞的愛情。大理地區的火把節歷史悠久,一說始於漢代,是紀念阿南夫人的;一說始於詔代,是紀念慈善夫人的;一說是紀念古代戰爭勝利的,眾說紛紜,各說其是。
根據史籍記載,火把節屬於火崇拜,火把節古稱“新火節”,因為火是光明的象徵,代表演理想和希望。其始於時間,應在古代部落時期,古代先民取來火種,重新生火,目的是為了除舊佈新,讓火永不熄滅。
火把節來歷
根據史籍記載,火把節屬於火崇拜,火把節古稱“新火節”,因為火是光明的象徵,代表演理想和希望。其始於時間,應在古代部落時期,古代先民取來火種,重新生火,目的是為了除舊佈新,讓火永不熄滅。
民間廣泛流傳的起源是“火燒松明樓”的故事。相傳在唐代,大理地區六詔之一的蒙舍詔首領皮邏閣企圖吞併其他五沼。六月二十四這天,皮邏閣誘召各詔首領到松明樓喝酒,縱火將他們燒死。鄧賧詔主的柏潔夫人早就看穿皮羅閣的野心,勸丈夫不要去,但迫於祭祖和南詔的威力,不得不去。
柏節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於是將一隻鐵釧戴在丈夫的手上,後據此認出了丈夫的遺體。南詔王見柏節夫人貌美聰慧,便逼她為妾。柏節夫人假意答應,但回去將丈夫掩埋後,率眾與圍城的南詔兵浴血奮戰,彈盡糧絕後於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而死。
火把節起源問題的一個分論則是:“火把節起源的唯一性”問題。在火把節被簡單歸為彝族節以後,一個愚蠢的推論就是:白族火把節源自彝族火把節。這個推論存在的硬傷是彝族內部火把節高度不一致。時間上不一致,地域分佈上也不一致。
烏蒙地區的的彝族甚至根本沒有火把節的風俗。所以此推論無法解釋白族火把節在民族內時間內容形式上的高度一致性的特徵。有鑑於白族建立的南詔大理國延續500多年對雲南的影響,“彝族火把節源自白族”的推論更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
退一步說,考慮到彝族火把節在稱謂,相關傳說,時間,慶祝形式的巨大差異,除了大理州的彝族火把節是源自白族以外,其他地方的彝族火把節很有可能是獨立起源的。火文化在氐羌系北來民族中的儀式化表達的普遍性完全可以產生不止一次的獨立起源。
火把節的傳說
中國人對於傳說總是非常好奇,因為每一個傳說彷彿都被賦予了傳奇的影子,顯得非常神奇,這就和風水一樣的令人著迷。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火把節傳說。
納西族火把節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起,傳說是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於是派人將人間燒成火海,於是火把節就誕生了。
白族的火把節是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傳說中,還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彝族的火把節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起,共三天,傳說斯惹阿比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火把節有什麼風俗
第一天:祭火
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第二天:傳火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臺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夥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第三天:送火
這是整個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