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今名。
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形制。該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
因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重大儀式都在此進行。它是皇權的象徵,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之不同。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形制。
清朝皇帝於太和門、乾清門上朝,稱御門聽政,當有緊急或重要事情時,皇帝於乾清宮召見大臣,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上朝地點為養心殿。
上朝,指臣子於朝廷覲見君王,奏事議政。
太和門為紫禁城內宮門,外朝宮殿正門,太和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當時稱奉天門,清光緒十四年被焚燬,次年重建。
乾清門為紫禁城內廷正宮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順治十二年重修,乾清門為帝后寢宮以及嬪妃、皇子居住生活區域。
上朝的地方叫金鑾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古代漢族宮殿建築的精華,屬於北京故宮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舉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初名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為“皇極殿”。“皇極殿”一直沿襲使用到清代順治帝二年(1645年)始改稱為今名的“太和 ...
金鑾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古代漢族宮殿建築的精華,屬於北京故宮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舉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建成的。初名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更名為“皇極殿”。“皇極殿”一直沿襲使用到清代順治帝二年始改稱為今名的“太和殿”。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是凝聚了 ...
1、嚴格來說就叫冕,要突出皇帝的冕可以叫“帝冕”。
2、皇帝的冕分4部分,束頭髮的圓筒是“冠”,冠上的板子叫“延”(冠加了延就叫“冕”了),一串串珠子叫“旒”,還有兩邊有兩根繩子綁兩塊玉垂在兩耳旁的叫“充耳”。
3、皇帝的冕有十二根旒,只有皇帝可以戴。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夫五旒,士無冕。 ...
因為萬曆要控制他的文官們抗爭,文官制度下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必須遵守禮制不得逾越祖輩留下的訓誡,萬曆對此感到厭煩和不滿,另一方面,是關於立儲,同時也是被百官阻撓不能順其意立鄭貴妃之子,於是便偏偏與其做對。皇權與文官集團的爭鬥!給萬曆皇帝上書進行無端謾罵的官員更是絡繹不絕,對這種群狼式的圍攻、暴風雨式的謾罵,皇 ...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
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 ...
根據對清宮檔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規律的,除國朝大典外,9:30至11:00開始上朝。
時間安排如下:
1、上午5:00至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
2、上午7:00至9:30早膳時間;
3、上午9:30至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上午11:00至下午2: ...
蓋屋上樑時的對聯有如下五幅對聯等等。
1、上聯:旭日懸華頂,下聯:紫微繞棟樑;
2、上聯:上樑門聚瑞,下聯:鋪瓦戶呈樣;
3、上聯:固立擎天柱,下聯:高抬創業梁;
4、上聯:夯基符地利,下聯:架棟合天時;
5、上聯:玉柱擎紅日,下聯:金樑架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