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皇帝的愛情: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

皇帝的愛情: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

  “自古帝王多薄情”是從古至今都認同的一句話,皇帝大多都會允諾出許多的甜言蜜語,但是卻依舊是改變不了花心的本質。楊貴妃可以說是歷史上一個傳奇的女子,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那麼,本期民間愛情故事一起了解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死了以後,玄宗整天鬱鬱寡歡,十分頹喪。後宮數千人中,又沒有一箇中意的。最為貼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遂到外宮尋覓,在壽王府見王妃楊玉環花容月貌,蓋世無雙,立即稟報玄宗。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楊玉環接到臨潼溫泉宮。一見果然姿質豐豔,而且能歌善舞,聰穎過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懷頓開。他已不顧什麼老公公娶兒媳婦了,禮義廉恥已不復存在,先將楊玉環度為女道士,賜號“太真”,收入後宮受用。其時唐玄宗56歲,楊玉環剛22歲。

  唐玄宗娶壽王妃楊玉環,在今人看來無疑是父奪子媳的醜聞。然而一位君臨天下的帝王想佔有自己所愛的一切,本是易如反掌的事。只是由於帝王也要標榜“仁義道德”,多少得避些嫌疑。所以一直過了5年,在天寶四年(745年)的8月,才冊封楊太真為貴妃。

  從此,玄宗把後宮其他妃嬪統統丟在一邊,天天守著楊貴妃,形影不離,百官宴會,朝廷大典,無不把貴妃帶在身邊。為了討好楊貴妃,玄宗專為貴妃製造錦繡的工匠,竟達七百人,還在驪山的華清池專為她開闢了溫泉浴場。貴妃生於四川,愛吃荔枝,為取悅貴妃,每年夏天玄宗不惜興師動眾派人從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驛馬晝夜不停地傳遞,運到長安時色味不變。

  總之,自從得了楊貴妃,玄宗心中之愛,皆被貴妃佔盡,正如《長恨歌》所云:“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如春。”玄宗對貴妃之所以如此痴迷,貴妃的傾城姿色固然是一原因。但更主要的,恐怕還有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玄宗是迷戀音樂的才子,他精通音律,造詣極高。而貴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對音樂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賦。這顯然是她成為唐玄宗晚年知音的重要因素。玄宗在溫泉宮初次召見貴妃時,曾奏起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楊貴妃似乎有先天的感受,當即起舞,如仙女飄逸,極盡其美,使唐玄宗大為高興。

  之後,玄宗常令貴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還親手操鼓,在一旁伴奏。可以說,玄宗與貴妃在一起盡歡,最經常的形式,莫過於歌舞音樂了。不過,唐玄宗畢竟是個帝王,他可以獨佔楊貴妃,但不會讓楊貴妃獨佔自己,而貴妃涉世未深,一時妒起,難免要產生齟齬。有兩次曾惹得老皇帝發起火來,以忤逆之罪,立即把她趕回孃家。

  但玄宗心中所愛,已非貴妃莫屬,所以每次又都是他授意把貴妃召回。當貴妃第二次被譴出宮後,哭得猶如淚人,而玄宗也是茶不思,飯不想,整日愁眉不展。高力士看透了玄宗的心思,遂請賜御膳與貴妃以示道歉。貴妃見高力士來,即傷心地剪下一綹青絲,託高力士奉上以表“忠誠”。玄宗見物思情,於是兩人又一次破鏡重圓。

  從此,玄宗與貴妃情愛彌篤,更加難分難捨。相傳,有一年在華清宮的長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節,唐玄宗和楊貴妃避開眾人在這裡仰望牛郎織女二星,雙雙跪拜,發下誓言:“人壽難朝,但願我們世世生生,永為夫妻!過了今生,還有來世!”。

  詩人白居易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長生殿之約,寫下了永恆不朽的詩篇:“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確,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這種感情,在歷代帝后間是罕見的。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都要帶上封建政治的烙印。隨著楊玉環的受寵,楊妃的兄弟封侯拜相,三個姐妹也都封為國夫人,權勢顯赫,甲於天子。

  特別是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竟升為宰相,身兼四十餘職,總攬朝政,無惡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楊家的樂園。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敗的局面,從而導致外戚禍國,也導致了楊貴妃的悲劇結局。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邊鎮節度使安祿山和步將史思明率領15萬人馬,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直搗長安,“安史之亂”終於爆發了。

  訊息傳來,唐玄宗驚恐萬分,遂與楊國忠帶著貴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孫和近侍、大臣悄悄開啟北宮門,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行至陝西興平之西馬嵬驛時,隨從護駕的禁軍忽然譁變。他們首先殺死了楊國忠,又團團圍住唐玄宗所在的驛舍,要玄宗交出貴妃。此時,六神無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與貴妃之間十幾年的恩愛,又立過生死不離的山誓海盟,哪裡捨得交出貴妃!

  然而,面對這幫刀槍出鞘的軍士,玄宗深知大勢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愛妃了。不過,他不忍讓貴妃慘遭士眾的屠虐。在與貴妃泣不成聲地抱頭痛哭一場後,他賜給貴妃三尺白綾,讓高力士把她帶走,縊死在一間佛堂前的梨樹上。其時,貴妃年僅38歲。

  對於貴妃的死,唐玄宗傷心至極,“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如流”。此後,唐玄宗無論在逃跑途中還是在成都的一年多時間裡,終日鬱鬱寡歡,情意綿綿地思念著貴妃楊玉環。長安光復後,玄宗回到京城。他處處觸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著貴妃,還特地叫人畫了一幅貴妃肖像掛於殿中,朝夕視之。

  豈知,這場“至死不渝”的愛情,完全是葬送在他所釀成的政治悲劇之中。此時的唐玄宗,悔恨交加,終於在寶應元年(762年)的四月五日,懷著對貴妃的纏綿情意,鬱悶而死。正如《長恨歌》中所言:“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玄宗後期由於寵愛楊貴妃造成腐敗的局面,導致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外戚禍國,應予以鞭撻。但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真摯而專一的愛情故事卻成了千古佳話,得到後來人們的普遍同情,這又是無可厚非的。

  【結束語】能夠在後宮中博得獨寵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更何況這份寵愛獲得了十幾年都不曾改變。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雖然並不是有些人希望的,但卻也是歷史上感天動地的。

唐太宗和唐玄宗哪個好

  兩個皇帝各有優點,不相上下。

  1、李世民,即唐太宗,出生於武功別館,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2、李隆基,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也是唐代極盛時期的皇帝。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後期,他貪圖享樂,寵信並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終於導致安史之亂髮生,唐朝開始衰落。

李承業和唐玄宗什麼關係

  李承業是唐太宗的侄子,唐玄宗唐太宗的曾孫子。

  史書記載:李世民將李建成五個兒子李承道、承德、承訓、承明、承義和李元吉五個兒子李承業、承鸞、承將、承裕、承度全部殺死。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貴妃愛情的評價

  一個本很有作為的明君,卻看上了自己的兒媳婦,並佔為己有。從此帝王沉迷於女人香,不僅荒廢了朝政,還引起了安史之亂。雖沒有斷送一個朝代,但直接導致了唐朝的衰落。所以人們都咒罵楊玉環,是第二個蘇妲姬,禍國殃民,從此紅顏禍水也成了帝王逃避責任的最好藉口。唐玄宗後期由於寵愛楊貴妃造成腐敗的政治局面,導致了中國歷史上 ...

如何評價貴妃愛情故事

  白居易和白樸筆下的李楊愛情故事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並以同情的態度讚頌了他們的愛情悲劇,但洪昇卻以歌頌生死不渝的愛情作為基本主題。這就使人看過更多的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去看待楊貴妃,看待揚李之間的感情,看待安史之亂。楊、李之間的愛情是真摯的。尤其是楊玉環,可謂達到痴情的地步。歌頌了他們美麗而崇高的靈魂,歌頌了他 ...

貴妃愛情故事

  1、唐玄宗是唐朝很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也是個很風流的皇帝。唐玄宗妻妄成群,在所有的女人當中,玄宗獨寵武惠妃。不幸的是,武惠妃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十二月暴病身亡,這使得唐玄宗傷感不已,他感到極度空虛,經高力士的提醒,他想起了兒媳楊玉環。   2、高力士最初留意楊玉環,是覺得楊玉環的許多地方都與逝去的武惠妃 ...

貴妃的年齡

  唐玄宗終年78歲,楊貴妃終年37歲。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寶應元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於金粟山,名 ...

為什麼要殺貴妃

  1、大權被太子等人掌握,尤其是軍權;2、安祿山窮追不捨的追;3、 唐玄宗終究是個政治家,不是情聖;在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與楊貴妃放在天平上一起稱量,唐玄宗選擇了政治;唐玄宗讓高力士把楊貴妃領到佛堂裡了,和貴妃訣別;禮佛之後,高力士就把楊貴妃勒死在佛堂之中;這就是白居易《長恨歌》所說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 ...

為什麼愛貴妃的胖

  1、在唐朝時,百姓的日子過得比較富足,所以伙食也好,胖子自然也多,當時是女人以胖為美的朝代。   2、楊貴妃雖然體態較胖,但是五官立體耐看,皮膚更是粉嫩出眾,加上體態豐腴,這讓楊貴妃在當時的朝代女子之中尤為美得突出。跟唐玄宗還有共同的愛好,讓他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共同語言讓他們慢慢成為知音。自古知音難覓, ...

貴妃在一起幾年

  11年。   天寶四年,27歲的楊玉環被唐玄宗李隆基冊為貴妃,天寶十五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從天寶四年到天寶十五年,共計11年。   唐玄宗:685年9月8日到762年5月3日,先天元年至天寶十五年在位,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