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盤點: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盤點: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雖然建省的時間不長,但是這一地區的文化早已形成,在經過漫長歲月的變遷,有的如今瀕臨消失。預示就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那麼貴州文化中都有什麼出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史詩。它的內容包羅永珍,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闢地、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無所不包,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彙。它分為四部分:《開天闢地》、《楓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

  刻道

  “刻道”是苗語稱謂,即“刻木”或“歌棒”,漢語譯為《苗族開親歌》,是黔東南州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種,因它的主要內容刻於圓形竹木之上,苗民們持棒而歌,故有此稱謂。“刻道”是居住在中國境內的苗族群體中,至今惟一保留的一種古老的刻木記事符號。它是迄今為止苗族最早的記事實物和該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民間流傳的融樂器、聲樂為一體的自彈自唱的說唱曲藝類音樂,因它是用梓木、梧桐、或杉木製作的琵琶作樂器伴奏而得名琵琶歌。侗族中琵琶,是侗族彈撥絃鳴樂器。侗族琵琶歌分佈於侗族南部方言地區,可分為抒情琵琶歌和敘事琵琶歌兩大類。其歌唱內容幾乎涵蓋了侗族各個方面,世代傳承,歌脈悠遠。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也是侗族人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優秀民族文化成果之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布依族銅鼓

  布依銅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擊樂器之一,屬於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它用青銅鑄造而成,常與嗩吶、皮鼓、大鑔、鐃鈸、鑼木棍混合敲擊吹奏,基本儲存著古代樂器的演奏風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蘆笙舞

  蘆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節日、喜慶的主要舞蹈之一。但由於歷史上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等原因,相當一部分苗族村寨已失傳,現尚儲存蘆籤舞蹈較好的有交下、巫忙、黨道、南宮、反排、番召、革東、寶貢、檯盤等地。蘆笙與蘆笙舞舞在苗族地區的歷史源遠流長。

  反排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是一個祭祀性舞蹈,源於祭鼓節,歷史淵源久遠,由原始圖騰信仰和萬物有靈的宗教意識發展而來,在反排苗寨反排木鼓舞已有四十五輩人,一千多年的歷史。

  德江儺堂戲

  德江儺堂戲是一種佩帶面具演出的帶有宗教色彩而具有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民族戲劇雛形,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它始於商周時期,傳於戰國秦將司馬錯取巴楚國,開發烏江,實行屯兵時期。秦國的宮廷儺、軍儺、民間儺在這裡得到稽留和發展,有茅山教和師孃教兩派。表演的核心是“衝儺還願”、“酬神娛人”。

  安順地戲

  地戲,俗稱“跳神”,是流行於貴州省安順市的地方戲,表演地戲大都在露天場所進行,無須舞臺,故稱“地戲”。明朝軍隊在貴州設有24個衛、26個守衙千戶所,其中安順有3個衛、2個守衙千戶所,史料上稱衛所軍士為“屯堡人”,有了屯堡人,地戲也就隨之而出現了。

盤點: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的積澱需要時間的見證,而浙江文化的發展就是歷經歲月的長河累積下來的,人們世代在這裡生活著,有著屬於各地方獨特的風土人情,加上浙江的好山好水共同營造出浙江良好的環境和基礎,下面就為大家盤點那些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表演

  戲曲:越劇[嵊州]、調腔[新昌]、平調[寧海]、崑劇[永嘉]、婺劇[金華]、皮影戲[海寧]、三腳戲[淳安]、杭劇[杭州]、紹劇[紹興]、蓮花落[紹興]、甬劇[寧波]、姚劇[餘姚]、甌劇[溫州]、湖劇[杭嘉湖]。

  曲藝:四明南詞[寧波]、明州走書[寧波]、西湖小熱昏[杭州]、鼓詞[瑞安]、蓮花落[紹興]、平湖調[紹興]、道情[金華]、鈸子書[平湖]、攤簧[蘭溪]、詞調[臨海]、舟山鑼鼓[舟山]。

  舞蹈、奉化布龍、長興百葉龍、青田魚燈、十八蝴蝶(永康)、海鹽滾燈、淳安竹馬、浦江板凳龍、大頭和尚舞[寧波]。

  造型藝術

  朱炳仁銅雕、青田石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龍泉寶劍、寧波朱金木雕、骨木鑲嵌、都錦生織錦[杭州]、西湖綢傘、硤石燈綵[海寧]、王星記扇[紹興]、樂清細紋刻紙、桐廬剪紙、蕭山花邊、蒼南夾纈、桐鄉藍印花布、甌塑和甌繡、黃岩翻簧竹雕、東陽竹編、嵊州竹編、浦江麥杆貼。

  民俗風情

  衢州南宗祭孔、景寧畲族祭祀儀式、海鹽騷子、煉火[磐安]、掃蠶花地[德清]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州山歌和琴書、路橋氣象諺語、漁民號子、天台山佛教音樂、織裡刺繡、杭州刺繡、昌化竹編、松陽端午茶、台州道情、桑生產習俗、杭派書畫裝裱工藝。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寧海縣平調、青田石雕、杭州銅雕、寧波金銀彩繡。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樂清細紋刻紙、中國傳統蠶桑絲織技藝、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冊亨布依戲、侗戲、福泉陽戲、思南花燈、錦雞舞、苗族大遷徙舞等。布依戲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之一。布依戲過去稱土戲、歡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

  比如冊亨縣布依戲主要流傳於巧馬鎮、丫他鎮、秧壩鎮、弼佑鄉、八渡鎮、百口鄉、雙江鎮、者樓鎮等地。侗戲流傳於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廣西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縣的部分侗族村寨。福泉陽戲由內壇和外壇兩部分組成。內壇就是以祭祀儀式出現的二十四壇法事,具有還願的性質。思南花燈在貴州戲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婉轉動聽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燈打擊樂,優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麗獨特的服飾道具,而倍受人們青睞。


巴蜀人情樂山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古人的縮影,它們影響著現代人,也融入了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文化遺產的價值不可估量。樂山地處四川盆地,自古以來這裡人口稠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樂山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不妨來城市文化裡看看。   “打鼓草”山歌   打鼓草是四川省的漢族民歌,是漢族勞動人民薅草時唱的一種山歌,流行於馬邊、屏 ...

鄭州釋出物質文化遺產盤點結果252個

  經過兩個月的普查,鄭州市發掘出25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其中一些專案有望衝擊國家級目錄。   近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釋出了普查結果,普查中專家發現,許多有價值的專案因為人為原因影響了申報的成功。   這些新發掘的專案中,經過專家們的指點,包括“許由的傳說”、“溱洧婚俗”、“列子的傳說”、“黃 ...

藏地物質文化遺產唐卡是什麼意思

  唐卡,指用綵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這種繪畫藝術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宗教上,而且與歷史、經濟也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佛學入門中具體瞭解唐卡吧。   唐卡簡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綵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 ...

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傳承意義

  柳琴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各種姊妹藝術的優點,並與流行地人民群眾的生活發生著密切聯絡,成為一種地域文化的載體。那麼,跟隨小編繼續來了解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傳承意義是什麼吧!   可能感興趣》》戲曲淺談——柳琴戲的藝術特點與特徵   傳承意義   柳琴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各種姊妹藝術的優點,並 ...

仡佬族的物質文化遺產仡佬族毛龍節

  仡佬族是中國的五六十個民族之一,其中的一些民俗對於“外人”來說是很新鮮的,特別是一些節日,仡佬族的毛龍節就是其中之一。毛龍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仡佬族毛龍節。   “仡佬毛龍”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崇尚的表現形式,主要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龍井、湯山等鄉鎮的宴明、龍鳳等仡佬 ...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民族的傳承

  這期民族文化帶來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訊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訊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 ...

物質文化遺產標誌意義迴圈、永不消失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啟用後,將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標誌,主要用於研究、收藏、展示、出版等領域。文化部將專門制定相關規定,規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的使用。那麼,我們來民族文化看看吧!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誌   2006年6月10日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