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在第2個的成語有:遊目騁懷、眾目睽睽、有目共睹、拭目以待、面目可憎、反目成仇、耳目一新、明目張膽、過目不忘、一目瞭然。
目在第2個的成語有:遊目騁懷、眾目睽睽、有目共睹、拭目以待、面目可憎、反目成仇、耳目一新、明目張膽、過目不忘、一目瞭然。
目不識丁
解釋:指連丁字都不識,一個字也不認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
出處: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中國有非常多的傳統節日,但是隨著時代的推移,很多人越來越喜歡過西方國家的節日,並且非常有儀式感。母親節是來自西方國家,但這個節日不是專屬的,也是中國的節日,一般時間都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母親節的是時間是固定的,雖然不是固定在某一天,但是規定在每年五月的第2個星期日。母親節(Mothers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這個節日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起源故事解析
追溯到中國最早的歷史,母親節最先是在農曆三月十八日——傳說這一天,是人類始祖、中華民族偉大母親女媧的生日。在這天,百姓皆往女媧廟燒香拜祭。《詩經》裡說“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意思是,我到哪裡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於是,萱草成為中國古代母親花,並被人們叫做忘憂草。至今在晉、陝、冀、甘等地民間仍有拜祭女媧的傳統。
何時傳入中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母親節這個節日才慢慢被中國人接受,並且流行起來。並且從1988年起,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後來,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