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遮天
1、釋義: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矇蔽群眾。
2、出處:唐·曹鄴《讀李斯傳》:“難將一人之手,掩得天下目。”
3、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用於反動頭目。
4、近義詞:欺上瞞下、橫行霸道、欺君罔上。
1、該成語為:臨淵羨魚;
2、該成語的意思為: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3、該成語的典故為:成語出自《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話本意是說:一個人站在河塘邊,與其急切地期盼著、幻想著魚兒到手,還不如回去下工夫結好漁網,這樣就不愁得不到魚。這一典故也告誡人們:在目的與手段之間,有明確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實現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將是空幻而不切實際的。這裡的“退”字很重要,“退”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暫時擱置起來,先去努力解決手段的問題,就如同人們要過河,得首先解決船和橋的問題一樣。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別人先富起來了,會有羨慕之心,這當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羨慕是不行的,應該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領,探尋致富的途徑,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這就是“退而結網”。
答案:漏網之魚。一個網子和兩條魚,表示魚從網眼裡漏出去了,因此該成語是漏網之魚。
解釋:從網眼裡漏出去的魚。比喻僥倖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出處:晉·陸機《五等諸侯論》:“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
近義詞:喪家之犬、亡命之徒、漏網游魚。
反義詞:網中之魚、甕中之鱉、一網打盡。
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出處:元代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第三本第十齣:“這廝瞞神唬鬼,銅筋鐵骨,火眼金睛。”
例句:只是風攪得煙來,把一雙眼炒紅了,弄做個老害眼病,故喚作火眼金睛。
用法:作賓語。 ...
表裡如一。
解釋:表:外表;裡:內心。表面和內心象一個東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言行與思想一致。
出處:《論語》:“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朱熹集註:“以忠;則表裡如一。”
例句:襟懷坦白表裡如一的人,永遠受人尊敬。 ...
共找到一個相關成語:點石成金。
基本釋義: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孟浩然》:“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
近義詞:畫龍點睛、點鐵成金。
反義詞:點金成鐵。 ...
蓋棺定論。
解釋: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後才能做出結論。
出處:明·呂坤《大明嘉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呂君墓誌銘》:“善惡在我,譭譽由人,蓋棺定論,無藉於子孫之乞言耳。”
用法:作謂語、定語,多用於比喻句。
近義詞:蓋棺事定、蓋棺論定。
造句:保守派人士就此蓋棺定論,一切都是民主本身的問 ...
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迴避要害。出處是《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結構是連動式成語。用法有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於軍事方面。近義詞是避實就虛,反義詞是以卵投石。例句:如果他的口供屬實,那就可以避實擊虛。 ...
成語:天下太平。
1、解釋:處處平安無事,指大治之世。
2、出處:《呂氏春秋大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
3、結構用法:作謂語、定語。
4、近義詞:天下大治,國泰民安,太平盛世。
5、反義詞:天下大亂,動盪不安,兵荒馬亂。
6、造句: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
指手畫腳。
解釋:意為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藉以形容說話放肆或得意忘形。也指輕率地亂加點評。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見這李虞侯、張幹辦在宋江前面指手畫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