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睚眥是龍的第二個兒子,是龍和狼的孩子,性情十分的剛烈,英勇善戰,嗜血嗜殺,它非常的殘暴,經常與人爭鬥,而且非常的記仇,成語“睚眥必報”就來源於此。
2、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除了第二個兒子睚眥外,還有囚牛、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等其他八個兒子。
1、睚眥是龍的第二個兒子,是龍和狼的孩子,性情十分的剛烈,英勇善戰,嗜血嗜殺,它非常的殘暴,經常與人爭鬥,而且非常的記仇,成語“睚眥必報”就來源於此。
2、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除了第二個兒子睚眥外,還有囚牛、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等其他八個兒子。
在古代中國的神話故事裡,龍生有九個兒子,而貔貅就是其中之一。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相傳是一種兇猛的瑞獸,以財為食,納食四方之財。一般貔貅在風水中被廣泛使用。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傳說貔貅是龍的第九子,和龍、麒麟一樣皆不存在與世間。且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相傳還有辟邪擋煞,鎮宅之威力。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有嘴無屁股,吞萬物而不瀉。可招八方財,可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傳貔貅因為觸犯天條,玉帝罰他只許吃不許出。所以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肚子是個聚財囊,同時催官運事事如意。
在元朝時候。蒙古人就非常崇拜貔貅,而且在打仗的時候,每一個士兵都要配帶貔貅,當蒙古人得到天下以後,為了使天下安定,風調雨順,也出於對水的追求(北方缺水)故在修建鴻源觀的時候就將貔貅放在了水神的跨下,成為了水神的坐騎,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貔貅到,水神到。水神一到錢來了。到了明朝以後,為了鎮壓元朝的風水於是在元朝的宮殿上建立了景山也叫鎮山。但是中軸線沒有變,鐘鼓樓,鴻源觀都沒有變。貔貅的這種文化傳統也已經深入民間,被老百姓接受。到了清朝的時候,貔貅又一次回到了軍隊當中,這就是在出徵打仗的進候,所舉的貔貅旗,而且在出徵以前一定要先到鴻源觀進香。以求平安歸來。財源廣進。之後出德勝門去打仗。這種方式叫做出“德勝,進安定,錢銀滿倉”。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將貔貅用在生意上的人越來越多,因為貔貅能夠打擊商業上的對手。尤其是放在財位上,更可以旺財,特別是偏門的生意,所謂偏門就是不靠工資吃飯的。也就是有外財的人。或者想有外財的人。“馬無夜早不肥,人無橫財不富”所以求財的人,如果配帶貔貅或家中擺放貔貅,可以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貔貅有玉製,水晶制,銅製,木製,瓷制,石制之分。而且名稱也有不同。
一、木製貔貅一般放在屋頂之上,以求鎮宅保平安的作用,而且名稱改為“避邪”。
二、瓷和石制貔貅多放於墓地,是墓地的守護神,但是貔貅一但放在墓地,名稱就改為叫天籙。
三、銅製的貔貅很少見,一般放在大酒店內以求聚財之功。
四、玉製和水晶制的貔貅是為人們所接受的。而且由於玉石和水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靈性,特別是經過法師開光,開運之後的貔貅不更能達以招財聚財的功效,一般就將玉製的貔貅放在家中財位或者隨身配帶。
龍的六兒子霸下:
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拼命地撐著,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大禹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讓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
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它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