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一句,沒有下一句。
2、解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明智的態度。指做學問態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誠實。
3、出自《論語.為政》中的“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論語.為政》包括24章,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一句,沒有下一句。
2、解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明智的態度。指做學問態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誠實。
3、出自《論語.為政》中的“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論語.為政》包括24章,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出自《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下一句是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出自《老子》,老子一般指道德經,《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