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予懶是真”這一詩句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漫成二首》,表面意思是作者調侃自己是真的懶,實際是表達作者總是不與俗物為緣的品質。原詩為: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渚蒲隨地有,村徑逐門成。
只作披衣慣,常從漉酒生。眼前無俗物,多病也身輕。
江皋已仲春,花下復清晨。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
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近識峨眉老,知予懶是真。
語出:《北史·突厥傳》:“宜傳播天下,鹹使知聞。”
宜:應該,應當。傳播:廣泛散佈。天下:普天之下,就是指全天下。鹹:普遍都,全部。使:使之。知聞:知悉;知道。
譯文:應該(將此事)在天下廣泛散佈,使(全天下之人)都知悉知道(此事)。
“予諾”指的是本人的承諾的意思。
承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éngnuò,意思是應允同意;受領要約之相對人,以與要約人訂立契約為目的所為之意思表示。
漢字又稱中文,是漢語的記錄符號。與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漢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與拼音文字單詞的單音或多音表義不同,漢字一般單字單音表義。
1、“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釋義:等哪天你遇上這麼個彼此覺得賞心悅目的人,就像看見美麗的彩虹,別人說的再美麗你也沒見過,親眼見了才覺得真是這樣美不勝收。
2、這句話出自電影《怦然心動》裡的臺詞:“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 ...
這句話是“沒有人瞭解重用我”的意思。
是賓語前置句,句中“我”是被提前的賓語,正常語序是“莫知吾兮”。
莫:沒有人;吾:我;知:知道、瞭解,這裡更多是“知曉才幹加以重用”的意思。 ...
敏學篤行,自強不息出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明理修德、敏知篤行的意思是: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 自強不息形容要無時無刻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
1、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知道不足就能開始奮起直追了。
2、“勇”是勇於改過的意思,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意思是要人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讚揚的品質。
3、“圖強”是奮起直追的意思,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後,奮起努力,從而縮小差距。讚揚一種笨鳥先飛的精神。
4、人只有在知恥和自知不足 ...
1、知己,讀音zhī jǐ,漢語詞語,意思是瞭解、理解、賞識、懂自己。
2、出處
(1)《戰國策·楚策四》:“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2)《史記·刺客列傳》:“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3)宋 楊萬里《陳安行舍人閣學輓詞》之一:“ ...
1、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
2、出處:王陽明的《傳習錄》。
3、例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實踐證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強大凝聚力,激發了積極的合作意願,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功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和指導原則。 ...
謂:是認為的意思。出自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透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