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表達了作者敢於犧牲自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生清白、不畏懼惡勢力的品質。這首詩是一首託物言志詩,表面上是在寫石灰,其實是借物喻人,藉助石灰來表達自己不畏艱險、不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全詩原文如下:
石灰吟
1、此詩借吟石灰的鍛鍊過程,表現了作者不避千難萬險,勇於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
2、《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3、譯文: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1、《石灰吟》的詩意: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2、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3、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1、此詩透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悽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現實摧殘下的心靈世界,表達了她在生與死、愛與恨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焦慮體驗和迷茫情感。
2、原文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
石灰吟表達了詩人願為石灰,默默做貢獻清白做人不與壞人同流合汙的志向。
《石灰吟》抓住了石灰不怕擊打、不怕烈火,甘願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獻給人們的特點。此詩託物言志,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全詩筆法凝鍊,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 ...
《靳以的貓》表達了作者的正義感、同情心、和嚴於剖析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凡事要實事求是,對人對事都別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幫助弱小的主旨。
《貓》將貓生動有趣的描寫、對母親的深深懷念、自己悽清落寞的心境,精緻而有機地編織在一起。所有事件似乎都任意點染,卻無不獨具匠心,涉筆成趣。無形之中 ...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渡荊門送別》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渡荊門送別原文《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
1、每個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有著特殊的情感,尤其在外漂泊的人,總會不時地流露出對鄉情的懷想和對鄉土的摯愛,甚至還流露出隱隱的鄉愁。而產生這一情感的原因,乃是緣於距離與回味。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的創作,便蘊含著這種濃郁的鄉戀情結。
2、紀曉嵐出生在河間府獻縣崔爾莊,今屬滄縣人。他一生的80多年間,有55年 ...
1、此詞作於紹興十一年,正是他奉十二道金牌被召回之後。這時的岳飛苦於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上片“千里夢”正是詞人夢到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是作者偉大抱負的婉轉表達。下片“白首為功名”意為詞人半生戎馬,不覺間已白頭,是詞人對韶華已去的感嘆。
2、上片寫夢醒 ...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用極其凝練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譯文:
暮色降臨山色蒼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