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碭山喪葬習慣

碭山喪葬習慣

  過去,本縣喪葬禮儀繁雜,且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老年人臨終前,大都先將病床移至主房堂前,穿好壽衣。壽終時刻燒化紙錢,稱“燒倒頭紙”。屍體入棺材時,稱“成殮”。棺柩前一般放一盞油燈,叫做“引魂燈”;一個土盆,稱“老盆”,以備親友弔唁時燒紙錢用;一個小土罐,罐用麵餅蓋上,餅中間插一又筷子,此稱“陰陽罐”。另放若干根纏巾白紙穗的柳棍,長2尺許,叫“哀棍”,待兒孫祭奠死者,叩拜親友時用。喪屋門前搭靈棚,居中放一供桌,上置供品,紙紮的童男童女放在靈棚兩側。家門上貼白紙,大門旁插一白紙幡,男左女右,以示鄉鄰。

  死者的兒子、兒媳、女兒、孫子等皆稱“孝子”,兒子稱“重孝子”,戴白孝帽,穿白孝袍,麻繩束腰,穿白鞋。兒媳、女兒頭頂白巾,穿白孝褂,白布帶扎褲腳,穿白鞋。族內其他人男戴白孝帽穿白鞋,女頭頂白巾穿白鞋。孝子日夜守候在棺柩兩側,男左女右,此稱“守靈”。親友弔唁時,孝子行跪拜禮,男孝子拜男客,女孝子拜女客,並陪哭。事主家結男客送白孝帽,女客送白巾,女婿、孫女女婿和外甥另送白布腰帶,此稱“破孝”。

  死後第三天“磅盤纏”、“坐棺口”。傍晚,家人備香燭紙錢,按死者歲數每一歲包一個扁食,煮熟後連湯放在一桶內,前往村外十字路口祭奠,此稱“送盤纏”。送時嗩吶在前,兩人抬著盛有扁食的桶在其後,沿途用勺子陸續將扁食和湯撥掉,孝子及眾人尾隨。至十字路口點燃香燭紙錢,拜畢,另擇路返回。稍息後,進行“坐材口”(用釘封住棺材蓋)。親戚朋友前來向遺體告別。死者若是婦女,其孃家必須請到,徵得他們的同意方予坐材口,否則,孃家人往往會藉故破費事主的錢財,甚或阻撓出殯。

  老年人死後,延喪的時間較長,一般不少於7天。有的延至月餘才出殯。若死者配偶早已故,出殯的前一天,家人備紙錢到墳前拜請亡靈家,俗稱“請靈”。出殯的當天,親友備禮口前來祭奠,女兒、孫女、外甥、外甥女等親戚除備供品外,一般都另備一條搭棺蘆蓆和押供禮。祭奠以親緣關係的近遠,依次分別進行,在槍炮嗩吶聲中,孝子手持哀棍叩拜迎接,俗稱“接供”。祭畢,事主宴請賓客。宴後稍息便發喪,先將棺柩抬到大門外停下,親友和鄉鄰再祭奠,此稱“路奠”。祭後,抬棺上墳地,在剛抬起棺柩時,孝子遂將老盆摔爛,此稱“摔老盆”,象徵繼承權。嗩吶班子在前吹奏,長子孫打著白紙幡同孝子隨後,眾人抬著棺柩跟著孝子走,女孝子走在後,棺至墳地時,親友再次祭奠。隨後將棺柩入在墓穴,俗稱“棺下地”。陰陽先生調整方向,把陰陽罐、哀棍放在棺前,蓋上搭棺席,即行封土築墳,插上白紙幡。

  殯後第三天,直系親屬備紙錢至墳前祭奠,復築墳頭,此稱“園墳”。之後,按期到墳前祭奠,7日為一期(自殯葬之日算起),燒至五期止,俗稱“燒五期紙”。

  建國後,喪葬程式及封建迷信禮儀逐漸減少,扎紙牛、馬、童男童女等殯葬品基本廢除,漸以戴黑紗取代穿孝服。在幹部、職工中獻花圈,開追悼會之舉日盛。1977年5月碭山火葬場建成,火葬之風逐漸興起。

  本地不論死者婚嫁,生男育女與否,只要長輩尚在,多不延遲喪期,一般不過三天即埋葬,有的死後當天就埋,喪葬儀工也多從簡。

回族喪葬文化風俗習慣是?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久而久之各個民族間都形成了一系列屬於自己民族特點的喪葬習俗。一直沿用至今,在回族文化中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喪葬風俗,這裡面也少不了伊斯蘭的影響,這是回族民俗裡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回族的喪葬民俗,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是回民聚居區,還是回漢雜居區,總起來看,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實行土葬,忌火葬。回民實行土葬,傳說是根據伊斯蘭教關於安拉造化人類始祖阿旦,是由泥土造成,死後仍歸於土中而來的,有“入土為安”之說。回民有句俗語說:“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這就充分說明了回族實行土葬,並且亡在哪裡就埋在哪裡。

  土葬是少數民族和一部分漢族當中普遍實行的一種葬法,它的型別有好幾種。回族的土葬法跟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土葬有著本質的區別(除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槨,由來已久,且至今還保持著,只是用木板或木匣等來安放屍體,葬後再拿回木板或木匣。

  回族忌火葬的習俗至今也未改變,包括一些有一定文化水準的人員在內,他們習慣土葬,忌火葬。回族為什麼忌火葬呢?伊斯蘭教處理無常的人不用火刑。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逐步形成了忌火葬的習俗。

  第二,主張速葬。回族的喪葬根據伊斯蘭教“三日必葬”的規定,一般是早上無常,下午埋;晚上無常,次日早上埋,不能超過三天。也有個別特殊情況在第四天埋的。清後來由於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有的“葬逾時矣”。現在回族地區人亡後,仍在三天內歸土安葬,即使是發生意外事故亡故的,查清原因後,先埋人後等待處理。不停喪權厝,避免停屍過長、腐爛發臭等不衛生的做法。

  第三,從儉節約。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葬必從儉”影響,在處理喪事上,主張薄葬,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講究生前竭盡全力撫養行孝,反對死後大操大辦。所以,現在回族人辦喪事,一是不用棺,只用三十六尺白布纏身。有的阿訇帶頭從儉辦喪事。回族這種從儉習俗,不僅現在這樣,過去也是比較注意的。送葬中禁止擺設任何祭品,不舉行任何祭奠。

  第四,一律平等。回族在處理喪事上,無論是地位較高的掌權者,有一定影響和威望的阿訇學者,還是普普通通的一般教民、鰥寡孤獨無人照料的人,不管是長壽的百歲老人,還是十幾歲的少兒,毫無貧富貴賤、大小之區分,一律平等。都是在阿訇的引導下,用水沖洗後,白布纏身,舉行殯禮,最後將屍體抬往公墓安葬。

  第五,有自己的場地。回族不管是聚居區,還是與漢族雜居區,都有自己圈好的墳地。決不允許非穆斯林埋葬,也不到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墳地去埋。在回族聚居區,有的為了就近方便,還根據地域、家族等情況,分幾個墳地。回族人不信風水,也不看風水,只要乾燥、平穩的地方就可作墳地。凡是回族人都可以埋在一起,各佔一穴地,反對多佔地盤。

  第六,其他。回族喪葬中的有些儀式和活動,是回族對亡人表示懷念或紀念的一種形式,並非伊斯蘭教所規定,也不是必須遵守的聖行。如亡人入土前的焚香、傳經、做都阿,念七竅米、寫護心都阿,七日、月頭、百日、週年等宗教活動,雖然都舉行宗教儀式,也都有所託詞,但主要表現了亡人親屬代亡人贖過,祈求安拉饒恕亡人生前過失的善良願望,是回民在長期的紀念亡人過程中形成的風俗習慣。

淺談東北喪葬習俗與習慣

  常言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總不能死的時候也愁眉苦臉的,所以有些地方人死了是放歡快的音樂來悼念。你知道東北喪葬習俗與習慣嗎?不妨城市文化裡看看。

  死者

  按照年齡:少年一般不會操辦,中年人去世叫不足壽,不允許穿壽衣,老年人去世叫喜喪。

  按照性別:男人去世會在靈棚裡扎驢,現在都改成了馬。如果男子已婚且其妻子尚在,那麼下葬那天妻子不允許去,且會被蒙著頭躺在炕上,腳上系紅繩,防止把她也帶走。女人去世扎紙牛,話說一般女人都比男人長壽,很少見女人走在男人前面的,除了疾病和意外。

  停靈

  時間:都停單數,三天七天五天等

  方向:頭朝西,還有一條是頭不可以衝門,後者要比前者的作用大。

  守靈:靈堂不可以斷人,以防回魂的時候沒有人找不到路。

  戴孝

  晚輩戴孝,直系晚輩要戴重孝,七天之內不允許洗頭、洗臉。非直系晚輩戴孝帶,胳膊圍一圈黑布,現在有用黑色帶有“孝”字的牌代替的。

  下葬

  不同地區風俗不同,一般是腳踏河,頭枕山。還有“頭朝東,三年不咬空”的說法。

  喪葬費用

  不管什麼講究規矩,天大地大死者最大。有人說東北喪葬奢侈,但是有句話說“花多少錢能咋的,人沒了”就是講這個事的。但是觀察得出:大部分人家的喪葬支出都大致等於“帳桌子”上寫出的接到的“禮”錢。

  人的死亡是一種風險,而這種“帳桌子”代表的是一種原始的保險制度,幫助正在遭受災難的家庭渡過難關,所以白喜事人可以不到但是錢必須到,不然就視為斷交,干係很大。喪葬的排場和一家人的經濟能力以及人緣有很大的關係。

  棺材

  講究的用七寸厚的,需要二三十個壯小夥子才能平穩的放入墓坑。

  墓地

  一般葬入祖墳,人沒三年之後才可以立碑。

  風水

  墓地周圍不能有坑,說道是有多大的坑就需要多少人命來填,所以你會看到絕大部分的墳地都是在平地。墓地栽楊樹,而不是松樹柏樹。

  火葬

  火葬我堅決反對,死後要尊重人的屍體,這是他留在世上最後的痕跡,你居然要一把火給燒了?土葬,要擺平民政機關的各方官員,不然就會被挖墳掘屍,在大庭廣眾之下倒上汽油焚燒。

  回族人怎麼能土葬?尊重少數民族習俗。漢族人也重來沒有火葬的習俗。

  引魂雞

  必須是紅公雞,這個紅公雞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紙紮的。

  靈幡

  長子、長孫手持靈幡。


祭父文、祭母文(喪葬祭祀範文)

  祭父祭文   維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謹以清酌時饈,致祭於顯考某某府君之靈前,吊之以文曰:嗚呼,痛維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嗟餘不孝,禍延嚴君。號天泣血,淚灑沾土。深知吾父,畢世艱辛。勤耕苦種,日夜奔忙。創家立業,儉樸忠信。處世有道,克已恭人。至生吾輩,愛護如珍。撫養教育,嚴格認真。如斯 ...

祭岳父文、祭岳母文(喪葬祭祀範文)

  祭岳父祭文   維   岳父某某老大人生於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幸於某某年某月某日瞑目長逝,享年某某歲,愚婿謹以酒果餚饌泣奠於岳父大人靈前:嗚呼!噩耗傳來,泰山傾頹,愚婿聞之,神魂駭散。愚婿遠道歸來,未能為岳父侍奉湯藥,未盡孝道,止不住淚流萬千!回想岳父,一身正氣,一生清白,關心群眾,樂善好施,高風亮節。岳父 ...

祭祖父文、祭祖母文(喪葬祭祀範文)

  祭祖父祭文   維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齊期孫某某某等,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先祖先某某老大人之靈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僅(年齡)七旬。奔波勞碌,終生耕耘。風雨無阻,不避艱辛。勤儉持家,生活平穩。教育吾輩,克已恭人。對待敵友,愛憎分明。維護集體,不講私情。祖父之德,足啟後人。老當益壯,宜壽長奉。無奈 ...

祭夫文、祭妻文(喪葬祭祀範文)

  祭夫祭文   維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某聞夫不幸去世某日,遠具庶羞之奠,謹向先夫某某某之亡靈吊以文曰:嗚呼我夫,恩愛同宿。白髮齊眉,猶嫌短速。胡天不佑,中年分途。同林好鳥,汝歸冥府。悲痛欲絕,昏迷於路。心緒茫茫,只有號哭。欲見無緣,淒涼寂寞。吊以斯文,遠方祝託。臨天祭拜,心何彷徨。先夫地下有靈,來品 ...

國外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中秋節相知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 ...

初終薩喪葬習俗

  中國的喪禮富有濃重的倫理色彩、人情味,宗教信仰觀念也糅含在喪俗中。葬禮中基本信念是“不死其親”,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事死如事生”。因此,一個人去世隨之而來的是系列喪葬禮儀,成為一次特殊的離別,要裝點行程、話別餞行、依依不捨地惜別,於是就要裝礆、裝點行程等。   我國民間習俗認為,凡人享年五十歲以上的老或病而 ...

道教與贛南客家人的喪葬禮儀

  道教與客家人的民俗活動息息相關。然而,關於道教與贛南客家人喪葬禮儀關係的論述,目前尚屬少見。于都是贛南中部一個典型的客家縣份,由於受周邊客家縣市的影響,這裡儲存和流傳著許多傳統習俗,其中喪葬禮儀的習俗保留得較為完整,也頗有特色。本文即以于都縣為例,就道教與客家人喪葬禮儀的關係問題展開研究。文章採用文獻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