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磧口拼音:[qì kǒu]。
2、我國有個叫磧口的地方,該鎮位於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端。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
3、磧口鎮是臨縣下轄鎮,縣城南端50公里處,東依呂梁山,西襟黃河水,隔河與陝西省吳堡縣相望,平均海拔657米,小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1.3℃,無霜期185天,空氣質量良好。現有40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人口共有28540人,耕地面積66045畝,植被覆蓋以紅棗為主。
1、磧口拼音:[qì kǒu]。
2、我國有個叫磧口的地方,該鎮位於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端。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
3、磧口鎮是臨縣下轄鎮,縣城南端50公里處,東依呂梁山,西襟黃河水,隔河與陝西省吳堡縣相望,平均海拔657米,小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1.3℃,無霜期185天,空氣質量良好。現有40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人口共有28540人,耕地面積66045畝,植被覆蓋以紅棗為主。
1、磧口拼音:[qìkǒu]。
2、我國有個叫磧口的地方,該鎮位於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端。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
3、磧口鎮是臨縣下轄鎮,縣城南端50公里處,東依呂梁山,西襟黃河水,隔河與陝西省吳堡縣相望,平均海拔657米,小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1.3℃,無霜期185天,空氣質量良好。現有40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人口共有28540人,耕地面積66045畝,植被覆蓋以紅棗為主。
磧口古鎮位於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黃河上第二磧“大同磧”上游處,隔黃河與陝西吳堡縣相望。古時,黃河水道十分繁忙,黃河因“大同磧”而受阻,磧口古鎮卻因“大同磧”而受益。“大同磧”是一段近500米長的暗礁式石槽,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磧口遂成為黃河北幹流上水運航道的中轉站,並由此而得名。成為的黃河上的重要商埠渡口,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稱。
磧口憑藉黃河水運,從清乾隆年間到抗戰爆發,2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鎮。西接陝、甘、寧、內蒙古,東連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個中國的商人,成為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
說起古鎮,人們會自然地想起周莊、同裡、烏鎮,似乎古鎮只存在於江南水鄉,其實,在北方內陸的黃土高坡上,也完整地儲存著磧口這樣風貌完整、文化內涵豐富的古鎮。
晉商的興盛造就了磧口,晉商衰落後的貧困與封閉儲存了磧口。今天的磧口古鎮是一處密度很大的古建築群,全鎮現在還有四百多座大小院落都是原來的商行或店鋪。建築群沿著黃河和湫水河呈直角形分佈,一條長街貫穿全鎮,分為西市街、中市街、東市街三段。西市街緊鄰黃河碼頭,密集著大批的貨棧,中市街是磧口鎮重要的商業區,東市街是磧口東去的旱路的起點,多騾馬駱駝店和零售業,也是密集的居民區。黑龍廟高踞於古鎮的直角拐彎處,是全鎮的標誌性建築。與長街形成網路的十幾條小巷連通各家貨棧、商號,四通八達的街巷反映了磧口歷史上商業貿易的繁榮。長長的古街、幽深的古巷和鎮上成片的古建築給人一種迴歸歷史的感覺。
磧口古鎮在風貌上一方面體現了傳統商貿集鎮的特色,另一方面體現了晉西北的地方傳統特色。古鎮的主街沿河隨地勢而建,一些店鋪出門便是碼頭,貨物運輸十分方便。貨棧一般是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制,有的是前後幾進院子,為方便裝卸,院子一般較大,駱駝店、騾馬店的院子則更大,前院還安排有牲口棚。商鋪的店面一般採用排板門面,營業時全面敞開。錢莊、當鋪大多是嚴實的小院落,高牆厚門,有些還罩上“天羅地網”作保護。古鎮上各種行當齊全,並且還有商會、稅局等管理部門,形成了完整的集鎮商業體系。古鎮的商業建築雖然寬敞高大,但大多強調實用,不加裝飾,與家居建築大不相同。
磧口古鎮背山面河,前低後高,隨勢而建。與主街基本垂直的十幾條小巷不僅承擔著交通的任務,而且也是重要的洩洪道,把山洪直接排入河道。由於院落大多依山而建,有許多建築都是下屋窯洞的窯頂便是上層院落的院子,最高的有五層窯洞,層層疊疊,非常壯觀。
磧口建築的窯臉有的有“明柱廈簷”,即木構柱廊,有的是“沒根廈簷”,就是從窯腿上部伸出石質的挑簷枋,用挑簷支撐木質屋簷而沒有柱子。窯洞前簷的牆頭要砌高度一米左右的花磚牆,既美觀又對窯頂上的人起到保護的作用。二層大多是硬山頂木構房子,花格門窗,有的建築二層也是箍窯。商行的大門一般是磚門臉,上方鑲一塊石匾標明字號。有些商行在門前支一對柱子,支起半個硬山頂的廈簷,也有全木結構的大門。
磧口古鎮除了商業建築外,還有幾處宗教建築,其中最為壯觀的是黑龍廟。廟建在臥虎山上,其下方正是湫水入黃河處,地位突出,氣勢宏偉。
早期的黑龍廟規模很小,雍正年間增建戲臺,乾隆二十一年增建鐘鼓二樓和東西耳殿,使黑龍廟規制完整,其後又多次重修。黑龍廟正殿為木結構,三開間,硬山頂,前有簷廊,供龍神。左右耳殿也是三開間硬山頂,但進深小於正殿,分別供華佗和財神。廟的山門底層是三個過道,其上方建樂樓,樂樓為三開間歇山頂木構建築。院子分為上下兩層,戲曲演出時靠近正殿的一層及左右廂房都是看戲的場所。黑龍廟戲臺的音響效果很好,唱戲時聲聞數里,在黃河對岸也能聽到,故有“山西唱戲陝西聽”之說。黑龍廟是磧口商人唱“願戲”的重要場所,由於具有保護商貿活動的“實用價值”,香火一直非常興旺。
磧口古鎮是多種文化的載體,除了頗具特色的建築文化外,從縱向的歷史來看,磧口主要承載的是晉商文化,代表了晉商貿易線路上重要的一支——西北貿易,展示了晉商的經營活動對農耕社會的自然經濟的衝擊。而在走向衰落之後,磧口還一度承載了抗擊日寇、保衛和支援陝甘寧邊區的紅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著名藝術家、學者的頻頻到來,以及《炮打雙燈》、《延安頌》、《民工》等影視作品的拍攝,磧口又被注入了富有當代色彩的新時期文化。從橫向的地域來看,磧口主要承載了黃河商貿文化和晉西北文化。